(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飐”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词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胧,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奇丽而富有情致。

  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此字。

  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EB.“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分析有误,应是反衬出湖面之广。E.“含蓄”的说法不对。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虚实结合。(2分)上片实写眼前所见之洞庭湖与君山,后由君山展开想象,“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是对仙境的想象。(2分)下片先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由洞庭湖联想到罗浮山,表达了夜游洞庭湖的舒畅闲适,也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2分)

【诗歌赏析】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蕴含凄凉之意,深得咏史之味。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境有人情。“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着上了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意境,衬托出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崇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有情致”(郑振铎语),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相关题目

如图,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求证:A、B、C、D共圆.图2-2-5
如图,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求证:A、B、C、D共圆.图2-2-5
已知:H2(g)+F2(g)===2HF(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
已知:H2(g)+F2(g)===2HF(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
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Fe             
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Fe              B.CaSO4             C.HNO3            D.Ca(OH)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小巨人姚明身高220厘米,即使到素有“篮球王国”之称的美国,他的身高也是出
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 ) A.脾中有大量
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 ) A.脾中有大量的造血组织 B.骨松质中有大量的红骨髓 C.骨膜中有大量造血细胞 D.骨髓腔中有大量红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 年12月5日,俄罗斯彼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 年12月5日,俄罗斯彼尔姆边疆区夜总会发生特大火灾。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
含一碳碳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      ,此
含一碳碳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      ,此炔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I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_________.They aren’t
 ---I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_________.They aren’t serious enough. A.I disagree     B.I think so       C. I agree   D. I hope so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