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两句话中划线语句的含义:

   1)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2)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2.第5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相关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取材自由散漫,但杂而不乱、广而不空,试分析作者组织处理材料的匠心。

4.本文题目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转身带给你什么感悟?

答案

1.(1)你不自知自己有多么美丽,而且不经意中让自己的美丽惊扰了别人;作者借此强调并赞美女孩的美丽、单纯与自然。

  2)文明的人们人性中对穷人本有、也该有悲悯之心,但却要借助贫穷与苦难来刺激方能激活,这是作者对我们文明人的提醒,希望我们心怀悲悯并及时主动地去温暖穷人,不要等他们转身错过而留下遗憾。

2.第5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环境的描写,写活了具有诗情画意的秦岭风光,为美丽小姑娘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和烘衬;也为后文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的想象埋下伏笔,使其情韵愈发悠长。

3.形散神聚,详略得当,点面结合。(注意结合文本分析;审题注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以及题干中杂而不乱、广而不空的提示。)

4转身指的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与美好事物相逢机遇的短暂。(或答:失去美好事物的迅速)

   感悟:言之成理即可,如:往昔的美好瞬间已经转身而逝,要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珍爱生活与热爱生命,更加幸福地生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否则就会留下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痛心和遗憾。

相关题目

《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
《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
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
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以下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汽船  ②摄影机  ③汽车  ④飞机  ⑤计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4Cl2O2,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环和碳碳三
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4Cl2O2,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环和碳碳三键,只含有1个,则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    ) A.1                    B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完成2~3题。 2.与北京、上海
24 mL 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 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
24 mL 0.05 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 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6          B.+3          C.+2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烂─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