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话 说 知 音    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话 说 知 音    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困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陈陈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洌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

1.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2.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3.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愈伯牙遇知音和艰苦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案

1.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琴思。

2.(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2)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

3.(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4AE

相关题目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弟子不必不如师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萦
定义两种运算:,,则是(  )函数.              
定义两种运算:,,则是(  )函数.                          (    )               A.奇函数               B.偶函数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
When other nine-year-old kids were playing games, she was working at a petrol s
When other nine-year-old kids were playing games, she was working at a petrol station.When other teens were studying or going out, she struggled to find a place to sleep on the street.But she o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的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
如图甲为测定长木板B在桌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的装置,A为砂
如图甲为测定长木板B在桌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的装置,A为砂摆,当砂摆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第30次经过平衡位置时测得所用的时间为29s。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万一酒精灯碰倒
2009年12月4日是第九个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
2009年12月4日是第九个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普法深入发展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