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4―16题。(8分)[双调]蟾宫曲・田家卢挚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蟾宫曲・田家

卢挚

沙三伴哥来,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歌昔涎剌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①昔涎剌塔:盖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样子。②碌轴:脱粒用的滚子。

14.从体裁看,这首元曲属散曲中的                 。(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三句写两个乡下小孩为了生活,下河捞虾,两腿满是青泥。

    B.四至六句写沙三和伴哥坐在树荫下撞开西瓜而食。

    C.七和八句写小二哥衣着邋遢、馋涎欲滴地站在碌轴和琵琶的旁边。

    D.这首曲子歌咏元代的春日田家生活。

16.联系全曲,选择一个角度鉴赏这支曲子的艺术特色。(4分)

答案

14.(1分)小令

15.(3分)B

16.(4分)

    1.语言生动活泼

    ①采用了农村日常的口语,乡土气息浓厚。如三个孩子的名字是农村小孩的一般称呼,“沙三伴歌来”中的“”是语尾助词,“来”与三个名字连用,农味十足。昔涎剌塔是元代民间口语,意思是垂涎馋嘴的样子。

    ②人物描写形象生动。描写两位少年撞击西瓜的动作,用了一个“磕”字,写出了少年迫不及待而又马虎、随便的特点,富有典型的乡村情味。“小二哥”形象描绘得憨态可掬。衣着喇遢、看人吃西瓜看得流口水但水但却懒得动,像只琵琶躺在碌碡上。农村儿童往往身体较瘦却肚子凸起,像个琵琶,滑稽可爱,描写形象逼真。

    2.这支曲子环境描写来泻染气氛,烘托人物。“太公庄上,杨柳阴中”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的村庄环境,曲中三个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真实可信。“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农村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活动环境典型。

   (观点1分,论述中举例正确1分、议例准确到位1分。从运用口语、人物描写生动来评述“语言生动”可以;仅评述人物描写生动,举“沙三伴哥”的例子或“小二哥”可以,两个都举也可以;评述用环境描写来泻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特点,也可以。)

相关题目

向16g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
向16g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样品中锌的质量。(2)恰好完全
有两个电阻,R1=4Ω,R2=6Ω,如果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
有两个电阻,R1=4Ω,R2=6Ω,如果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I2,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 ,U2,则, I1、I2 、U1 ,U2分别为:A. 1∶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熨贴(yù)   挑剔(tì)      提供(ɡōnɡ)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弥补人体的缺陷。”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
【安徽】作文。 请以“架沟通的桥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
【安徽】作文。 请以“架沟通的桥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2月24日,跨越长江、连接沪苏的快速通道        大桥正
12月24日,跨越长江、连接沪苏的快速通道        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从江苏上海的车程缩短100多公里,加快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大桥由于地处长
下列各点中,在函数的图像上的是(       )A、(2,1)
下列各点中,在函数的图像上的是(       )A、(2,1)       B、(-2,1)       C、(2,-2)       D、(1,2)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请同答下列问题: (l)写出向K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发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