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诗人送别魏二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相关题目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
1889年,一个高大而粗陋的钢铁架子耸立在了巴黎市中心,它
1889年,一个高大而粗陋的钢铁架子耸立在了巴黎市中心,它就是埃菲尔铁塔,虽曾一度引起时人非议,但很快成为巴黎的象征和时代的象征。埃菲尔铁
)绿矾(FeSO4•7H2O)、硫酸铵以相等物质的量混合可制得摩
)绿矾(FeSO4•7H2O)、硫酸铵以相等物质的量混合可制得摩尔盐晶体,反应原理为: (NH4)2SO4+FeSO4+6H2O═(NH4)2SO4•FeSO4•6H2O↓.其流程可表示为如图
有5名优秀毕业生到母校的3个班去作学习经验交流,每个班至
有5名优秀毕业生到母校的3个班去作学习经验交流,每个班至少去一名的不同分派方法种数为 A.      B.      C.        D.
(08年安庆一中三模理)  已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
(08年安庆一中三模理)  已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8.细胞膜的表面除含有糖蛋白外,还含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
8.细胞膜的表面除含有糖蛋白外,还含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糖脂。它们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
下列关于宪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在法律体系中
下列关于宪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它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应受到何种处罚 C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一定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基因和新性状 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