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 君 ①八十七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 君

①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道,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②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又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呵呵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③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④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只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⑤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瞿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

⑥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他回忆杭州,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

⑦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的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

B.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的时候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

C.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的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

D.回顾抗战时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只是为了表现夏承焘教授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

E.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13.第②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

14.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5.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

答案

12.B D

13.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求学时代的相关叙述,引出下文对夏先生往事的回忆;②交代自己师从夏先生的缘由;③通过细节生动地表现夏承焘先生学问深厚、亲切随和的特点。

14.①以诗传授为文之要,教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发现灵感;②以诗阐明人生境界,教导学生淡泊名利而有定力;③以诗表明个人操守,引导学生正直做人,忧国忧民。

15.①古今成大学问者,不仅要有杰出的才华,还必须为人正直,品格端方。夏先生正直而忧国忧民,终成一代词学大家;汪精卫才华卓著,但丧失民族气节而为国人嘲讽。没有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不能坚守自己的品格,即使学问再大,也不能引领风骚,成一代翘楚。②刻苦自励,方可成就大业。夏承焘先生以“笨”字自我勉励,翻遍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历史文化的深厚基拙。他对学问的执着和刻苦精神令人敬仰,这也成就了他璀璨耀眼的学术人生。

【解析】

12.B项“小学的时候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与原文不符合;D项以偏概全,夏承焘教授讲授词选,还意在表现其心忧天下的情怀。

13.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14.本题解答时从文中老师说的这些语句“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中概括得出答案。

1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中老师的特点,阐述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能结合文章及个人积累合理阐述,如从淡泊名利、豁达宽容、为人谦逊等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均可。

相关题目

 培根,(      )国人,被马克思称之为“ 英国唯物主义
 培根,(      )国人,被马克思称之为“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这是国家通过 _________ 让公民参与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are now a part of everyday driving in many cou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are now a part of everyday driving in many countries. These satellite-based systems provide turn-by-turn directions to help people get to where they want to go. But,
How do native speakers truly feel when speaking with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
How do native speakers truly feel when speaking with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t seems that ____51_____ (break) English annoys them. However, they keep being really nice when speaking with non-
某饱和一元醇(CnH2n+1OH)14.8g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2.2
某饱和一元醇(CnH2n+1OH)14.8g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2.24L(标准状况),则3.7g该醇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A. 0.9g    B. 4.5g    C. 9.0mol    D.
2010年5月9日,印度尼西亚阿塞省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关
2010年5月9日,印度尼西亚阿塞省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关于这次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次地震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这次地震中
三个连续正奇数,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比中间一个数的6倍多3
三个连续正奇数,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比中间一个数的6倍多3,求这三个正奇数.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