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者必以后出相,深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于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以一厨画糊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云未开恺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无怪色。

恺之伐过实,少年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释】①琴:指嵇康的《琴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深被接      器重

B.此子宜丘壑中     弃置

C.无怪色           明白

D.恺之伐过实       庄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邻女像,“图其形于壁”;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D.顾恺之吟咏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赞赏,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尝 以 一 厨 画 糊 题 其 前 寄 桓 玄 皆 其 深 所 珍 惜 者 玄 乃 发 其 厨 后 窃 取 画 缄 闭 如 旧 以 还 之 绐 云 未 开 恺 之 见 封 题 如 初 但 失 其 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解析:B项,“置”是“放置,摆放”之意。C项,“了”是“完全”之意。D项,“矜”是“自夸”之意。

2.D 解析:A项,第一个“因”是介词,“趁着”;第二个“因”是副词,“于是”。B项,第一个“若”是动词,“好像”;第二个“若”是连词,“如果”。C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他”;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拿”。

3.C 解析:A项,①能表现其“画绝”,②表现其狡黠的一面。B项,两句均表现其“痴绝”。C项,①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善点染;②被人捉弄而不知,呆傻。D项,①表现其“才绝”。

4.B 解析:A项,“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有误,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末端吃到根部。C项,“图其形于壁”是顾恺之用道术整邻家女,不属点染。D项,顾恺之自认为其吟咏具有先贤的风制。谢瞻对他的赞赏只为捉弄他。

5.(1)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

(2)①不懂鉴赏的人一定会因为(《筝赋》)后写成而遗弃它,有鉴识能力的人将会认为它高超奇妙而推重。

②四肢画得美与丑,本来就与画像的奇妙与否没有关联。

 

【参考译文】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写成以后对人说:“我这篇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不懂鉴赏的人一定会因为(《筝赋》)后写成而遗弃它,有鉴识能力的人将会认为(因为)它高超奇妙而推重。”他担任殷仲堪的参军,很受器重。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趁休假回家。他回到荆州后,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川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吃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推重他,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顾恺之每当画成人像后,有时几年也不点眼睛。人们问他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四肢画得美与丑,本来就与画像的奇妙与否没有关联。生动逼真的摹画人物,就在(眼睛)这里。”他曾经喜欢一个邻居的女子,挑逗她而女子不同意,顾恺之就把她的画像绘在墙上,用棘针钉画像的心脏部位,那女子于是患了心痛病。顾恺之向她表达了关爱之情,女子顺从了他,他就暗中拔掉棘针,女子的病也好了。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顾恺之画谢鲲像,画在石岩上,说:“这先生(喜欢山水)适合放在丘壑中。”他打算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眼睛有毛病,极力推辞。顾恺之说道:“您只因为眼睛罢了,如果明白地点画瞳子,用飞白往上拂描,使它像轻云遮蔽月亮,岂不是很好吗!”殷仲堪这才听从了他。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在柜子前贴好封条题上字,寄放在桓玄那里,那些画都是他非常珍爱的。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偷走了画,再像原来一样封闭好后归还顾恺之,谎称没有打开过柜子。看到封条题字跟原来一样,只遗失了画,顾恺之只说妙画通灵,变化离去,就好像凡人登仙,完全没有奇怪的神色。

顾恺之自夸自耀超过了实际情况,有些年轻人于是就以极力称誉捉弄他。顾恺之吟咏诗赋,自认为具有先贤的风致。义熙初年,他任散骑常侍,和谢瞻官署相连,晚上在月色下长声吟咏,谢瞻总是远远地赞赏他,顾恺之更加努力,忘记了疲倦。谢瞻准备去睡觉,让别人来替自己,顾恺之不觉有异样,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叶子,拿它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很高兴,拿过叶子来遮住自己,桓玄就走近他对他小便,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相关题目

下列关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在苏联
下列关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     ②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
在△ABC中,若,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在△ABC中,若,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
该漫画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    )   ①影响国家
该漫画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    )   ①影响国家间合作与冲突的唯一因素是国家利益②国家利益的对立是产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的根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
下面备选的三个情节都出自《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文学名
下面备选的三个情节都出自《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文学名著中,请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A.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B.武松打虎     C.长妈妈讲美女
(一)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5--9题(14分) 甲:于是入朝
(一)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5--9题(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购买了排球和跳绳,已
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购买了排球和跳绳,已知排球的单价是跳绳的单价的倍,购买跳绳共花费元,购买排球共花费元,购买跳绳的数量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A.称量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A.称量药品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          D.过滤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