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甲)当余之从师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

[注]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同舍生皆绮绣   (           )  (2)白玉之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D.迨年|事蹉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4.阅读甲、乙两文后,给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案

 

1.(4分)(1)通“披”,披着(2)腰间挂着(3)生气、恼怒(4)显示(每小题1分)

2.(3分)D

3.(1)因为其中有足已使我快乐的东西,所有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分)

(2)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2分)

4.(4分)(1)成就学业者,通常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2分,意对即可)(2)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善于学习才能事半功倍。(2分)

解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2.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D不正确。

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乐”“奉”“或”等。

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启示只要合理即可。

 

相关题目

专家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10%至20%的乘用车销
专家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10%至20%的乘用车销售量将来自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好的发
今有①盐酸、②醋酸、③硫酸三种稀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
今有①盐酸、②醋酸、③硫酸三种稀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三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a.三种溶液中的c(H+)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甲烷的质量与甲烷的摩尔质量相等 B.28 g氮气与40 g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都是N
(5分)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
(5分)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 SO 、 SO 、 NO 、 CO 、 Cl- 、 I- 等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 SO 、 SO 、 NO 、 CO 、 Cl- 、 I- 等阴离子。现取 2份此溶液样品,编号 ①② ,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向 ①中加入足量 BaCl 2 溶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里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里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里查德·奥维瑞如此选择是因为 A.达
在研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反应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
在研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反应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金属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熔点低         B.密度小         C.硬度小  
政协委员们多数是各行各业各地区具有卓越才干的精英分子
政协委员们多数是各行各业各地区具有卓越才干的精英分子,他们大多知识渊博,眼光独到,经验丰富,向政府建言献策的各种提案不断被采纳。这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