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1)只要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1)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2)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3)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4)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5)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了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朝着通往村里的小路。在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顿时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6)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不论你是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拥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7)当我们忆起母亲,她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正在炊烟里忙碌。

8)我突然想起“人烟”这个词。人烟,就一定是人间烟火,也就是指炊烟了。在千里荒漠中的孤独旅行的人,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航行的人,突然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会激动地热泪盈眶,那是看到了人间的信号。所有漫漫孤旅的寂寞和苍凉,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恐惧,瞬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9)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中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起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0)记不清我从什么时候起看不到炊烟了,炊烟成了一种记忆了。这记忆仿佛是一种情结,越是遥远,越让人刻骨铭心。

15.文章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2分)

                                                                                  

16.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别简要概括。(3分)

                                                                                

                                                                                   

17.请你从用词或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19.炊烟是母亲的化身,炊烟浸透着母亲对儿女的爱。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象融注着浓浓的亲情,说说有哪些铭刻在你遥远的记忆里?请你捕捉一个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一个画面,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案

                       

15.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城市没有炊烟,城市的人们无暇留意炊烟。(2分,每点1分)

16.①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②对幸福温暖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③远方游子的乡土之思。(3分,每点1分)

17.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怀恋之情。②运用排比的句式,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感念之情。(选一个角度,修辞1分,具体分析1分,作用1分。其中,排比分析一处即可。共3分)

18.①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远;②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应;③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作者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每点2分)    

19.要点:有修辞手法、准确物象、浓浓亲情。示例:那盏灯仿佛不知疲倦,每每晚自习归来,于一片沉默的夜色中,看到家里亮着的窗户,总是心头一暖。那一抹黄晕的光,不论风霜雨雪,总是无一例外地等候在我眺望的视线里。蓦地,我觉得它是如此熟悉,像极了母亲泛着暖暖橘色的柔和的脸。(4分)

相关题目

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命题“”等价的共有 ①   ②   ③   
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命题“”等价的共有 ①   ②   ③    ④ A.1个                  B. 2个                C. 3个             
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
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基因型不
已知圆的方程x2+y2-8x-2y+12=0,P(1,1),则圆上距离P点最远的点的
已知圆的方程x2+y2-8x-2y+12=0,P(1,1),则圆上距离P点最远的点的坐标是            。
—I’m so tired, helping the family with the work in the field. —Why not tak
—I’m so tired, helping the family with the work in the field. —Why not take a rest, then? —     .     A.Because I have no time       B.Maybe I should     C.Sorry, I can
下图是《天王送子图》(唐,仿摹本)局部,又名《释迦降
下图是《天王送子图》(唐,仿摹本)局部,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v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v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     B.H2O的稳定性大于H2S,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试选用合适的试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试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填空。(填写字母序号) 选择的试剂:A.盐酸   B.水   C. 饱和食盐水  D.AgNO3溶液   E.Na
(08江苏卷)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
(08江苏卷)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