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5.诗中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2分)
16.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5.诗中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2分)
16.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2分)
16.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2分)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1分)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中形象的赏析能力。要分析诗中“月”的特点,首先要知道诗人在诗中是把月拟人化,此“月”在“我歌”时像能欣赏音乐一样“徘徊”,在“我舞”时也如跳舞一样“凌乱”,而且能同诗人“同交欢”,这说明诗中作者已把“月”写成了一个善解人意、可喜可亲的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根据诗句内容知道此诗是在诗人“独酌无相亲”之时写的,在将“月”人格化并在想象中同“月”一番交欢之后,诗人不得不同“月”“醉后各分散”,回到无情的现实之中。因此,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就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