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致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致酒行

李 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E.“雄鸡一声天下白”写出了主人开导所产生的效果,这开导激起了客人的反驳,“幽寒坐呜呃”五字形象刻画出客人此刻的悲愤之情。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E(选对一项2分,两项全对5分)B“困不归”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E“激起”的应是客人积极乐观的豪情,而非被激怒后进行反驳,“谁念”意即“谁还惦念着”或“谁还会念及怜惜”,表明自己已振作,不复之前的悲愤难过。)

15.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

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酸。

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

 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一点2分,任三点得6分)

相关题目

我们平时食用的咸鱼所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  A,高温
我们平时食用的咸鱼所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  A,高温灭菌法  B,真空包装法  C,冷冻法   D,盐腌法
曲线f(x)=x3+x-2在P0点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则P0点的坐标为(
曲线f(x)=x3+x-2在P0点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y=4x-1,则P0点的坐标为( ) A.(1,0)或(-1,-4)                                     B.(0,1)C.(-1,0)    
7.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
7.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
已知点A(0,2)和圆C:(x-6)2+(y-4)2=,一条光线从A点射到x轴上后沿圆
已知点A(0,2)和圆C:(x-6)2+(y-4)2=,一条光线从A点射到x轴上后沿圆的切线方向反射,求这条光线从A到切点所经过的路程.
不等式组中,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不等式组中,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连贯和标点方面都存在问题,请
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连贯和标点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三处,先写出序号,然后再修改。 ① 被称为岗职工的生活困难直到年底仍旧是的
某公司有5万元资金用于投资开发项目,如果成功,一年后可
某公司有5万元资金用于投资开发项目,如果成功,一年后可获利12%,一旦失败,一年后将丧失全部资金的50%,下表是过去200例类似项目开发的实施结果
35. Global oil prices ______ sharply in the past two years.        A. have
35. Global oil prices ______ sharply in the past two years.        A. have been risen          B. have arisen        C. have risen       D. have raise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