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我们所说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得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小题1】文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强调外界对文化的影响。D项强加因果,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小题2】前后不是唯一条件的关系。由“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可知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小题3】A项文中为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选项忽略前提条件,所以不能推出后面的结果,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完善。

相关题目

你认为下列数据可信的是(   ) A.某常见气体的密度为1.8g
你认为下列数据可信的是(   ) A.某常见气体的密度为1.8g/cm3 B.某元素的原子半径是0.0160nm C.某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是2.0mol/L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基准利率的上调,可以( )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基准利率的上调,可以( )                ①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②增加居民
If you don’t feel well, you may just ______. A.stopped reading        
If you don’t feel well, you may just ______. A.stopped reading         B.stop reading              C.stopped to read   D.stop to read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问题。 关于C、d两条河流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问题。 关于C、d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1,3,5  A.c河流结冰期长               B.d河
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
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
It was Tom who started the song, and everyone ____.  A. divided up B. put it up
It was Tom who started the song, and everyone ____.  A. divided up B. put it up C. took it up D. held it up    
如图1-1-11,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分别交中位线于H、G,
如图1-1-11,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分别交中位线于H、G,且EG∶GH∶HF=1∶2∶1,那么AD∶BC等于____________.图1-1-11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