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

A.在目的上不同                   B.在内涵上不同 

C.在表现上不同                   D.在作用上不同

 

答案

A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促成了各种政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形成的一种局面,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学术争鸣,促进文化发展。

相关题目

下面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
下面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和依次表
(08年四校联考二理) 如果复数z = a2 a 2 + (a2 3a + 2 ) i 为纯虚
(08年四校联考二理) 如果复数z = a2 a 2 + (a2 3a + 2 ) i 为纯虚数,那么实数a的值为A 1           B 2      C 1           D -1或2
若方程有实根, 则实数_______;且实数_______。
若方程有实根, 则实数_______;且实数_______。
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
Alice, ________ of the physics teacher’s ______ teaching, began to read a maga
Alice, ________ of the physics teacher’s ______ teaching, began to read a magazine. A. tiring; boring        B. tired; bored         C. tired; boring          D. tiring; bored 
图为喜庆节日里挂的灯笼,由于天气刮风,重量为G的灯笼向
图为喜庆节日里挂的灯笼,由于天气刮风,重量为G的灯笼向右飘起,设沿水平地面的风对灯笼的作用力F恒定,灯笼看成质点。在某一时间内灯笼偏离竖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其中操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淀粉液水解液中性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尚未水解B
已知a、b为有理数,且a<0,b>0,|b|<|a|,则a,b,﹣a,﹣b
已知a、b为有理数,且a<0,b>0,|b|<|a|,则a,b,﹣a,﹣b的大小关系是( ) A.﹣b<a<b<﹣a             B.﹣b<b<﹣a<a C.a<﹣b<b<﹣

最新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