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范曾天资聪慧,在长辈的呵护下,自幼就开始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一岁能识字,两岁会诵诗,四岁即能背古文词章百余篇,作一些短句,并开始提笔学画,展现出文采画赋。
1955年范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学习绘画,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等大师。大学毕业后,又跟随沈从文先生多年。
范曾认为:实际上中国的绘画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精髓。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必然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古典诗词、书画皆有深入了解,否则,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临摹古人,描摹大自然。他常说古文化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屈原之骚韵、司马之沉痛、东坡之疏旷、稼轩之悲凉”。楚辞大师文怀沙曾惊叹:现在像范曾这样对楚辞如此熟悉的人没有了!
或许正是这诸多因素的整合,使范曾养成了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狂傲拔尘的性格。他十分认同莫逆之交、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一句话:成功是一半的天才,加一半的机遇。至于努力,倒在其次。范曾说,没有天赋,再多努力,亦是枉然。话语中尽显“狂傲”之气,以至于人们称他为“狂生”。
范曾“狂傲”,久有议论。对此,范曾并不讳言,他曾公开说:“我认为说我狂傲,仅仅是别人的观感,对我来讲,仅仅是从我所好,我行我素而已,别人认为我狂傲,总有他的原因,譬如我曾经说过,‘国内白描,可能和我比较,无过其右者’,报纸上登出来范曾太狂了,其实这是一个事实吧,是不是?这怎么是狂傲呢?”范曾曾坦承,时下美术界能望其项背者,寥若晨星。
2005年他的大幅画作在荣宝斋以7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当时有人议论:范曾的绘画价格太高了!结果范曾听后又语出惊人:“我从来就觉得我的画价格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在国外,那些顶级绘画大师的作品都是以平方英寸论价的,而我们中国画家还是以平方尺论价,你说,我的画贵吗?”
范曾的确“狂傲”,但他有他“狂傲”的资本。范曾作画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1979年他首访日本,就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4年,日本山冈县为其建立了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这是日本继毕加索之后,为第二个外国人建立的美术馆。他先后于香港、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北京正式开展书画拍卖活动后,他的画成为拍卖场里在世画家的中心。如今范曾在中国书画界的成就和地位已经令人难以企及,画作价格扶摇直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一幅四尺整纸的作品卖到17万元人民币高价时,其作品就成了当时日本和我国台湾画廊投资者竞相抢购的热门货。他和陈逸飞还是中国最早进入世界两大拍卖行的中年画家。从1995年春到2003年,世界各大拍卖行共上拍范曾作品235件,成交195件,成交率高达82.9%,其中他的《丽人行》在香港拍出了1200万港元的天价,轰动一时。
范曾“狂傲”,但他“狂傲”的令人敬佩。他是中国第一个自觉纳税的艺术家。21年前,范曾通过荣宝斋以1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台湾人20幅作品,所得50万,交税15万。此后几十年里,范曾一直严格恪守着纳税义务,去年一个季度就纳税231万。
范曾犬隐于世,他唯先人范仲淹的教诲是尊,多年来一直淡看金钱,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1984年,范曾调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看到艺术系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学校无力改善,就决定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辛劳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当时范曾住在南开大学北村1号4楼的一个小房间里,条件很差,夏天房间里奇热无比,人坐在那里都要出汗,别说画画了,范曾全然不顾,一心投入创作,实在热急了,就到厕所里接一盆凉水冲个凉,回来继续画。冬天房间里又不暖和,为了挥洒自如,不能穿太多的衣服,冷了,只能靠搓手跺脚取暖。暑往冬来,范曾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创作了200幅作品,卖了400万元人民币,连同他当时的所有家当一起捐给南开大学,建了艺术系大楼。
2004年他与季羡林、王蒙等55位知名学者一起联合发出倡议,募捐建立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育才图书室”,他出资100万元人民币,成为最高额度的个人捐助者。
2005年,他为新版《大学语文》创作了与教材选编内容相关的鲁迅、丰子恺、丘吉尔、戴高乐等17幅人物肖像画;为年轻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每人作画一幅,所有这些画,如按市场价格计算无疑是巨款一笔。
(文章有删改)
19.本文从哪个方面来写传主的?(4分)
20.“范曾的确‘狂傲’,但他有他‘狂傲’的资本”中“资本”指什么?请概括说明。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文章列举了一些具体数字,有何作用?(4分)
22.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说:成功是一半的天才,加一半的机遇。至于努力,倒在其次。范曾也说,没有天赋,再多努力,亦是枉然。你是否赞同他们的观点,为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