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 |
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 ,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
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 |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
(3)
| (4)
|
【交流总结】
(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