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 已知:①X由两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

已知:①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将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退色;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Y是红棕色的化合物。

1)气体X的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填序号)________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3)溶液2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若经反应得到16 g固体Y,产生的气体X恰好被0.4 L 1 mol·L1  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生成FeSO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

1SO2SO32ae3)取少量溶液2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试液,溶液变红色

42FeSO4Fe2O3SO2SO3↑   2Fe3SO32-H2O===2Fe2SO42-2H

【解析】

试题分析:(1) 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将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退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三氧化硫,所以XSO2SO3(2)反应一为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硫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选ae(3)根据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应该生成铁离子,所以溶液2中的阳离子应该为铁离子,检验铁离子可以使用硫氰化钾变红的性质,所以操作为取少量溶液2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试液,溶液变红色(4)16固体Y即氧化铁为16/160=0.1摩尔,转移电子为0.2摩尔,对应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1摩尔,产生气体X恰好被0.4摩尔氢氧化钠吸收,说明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总0.2摩尔,即三氧化硫为0.1摩尔,根据物质的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分析,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硫酸铁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钠和硫酸,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2-H2O===2Fe2SO42-2H

考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相关题目

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品是(    ) A.干扰素  
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品是(    )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2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
探究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不可行的是( ) A.Mg、Cu、FeS04溶液 B.Mg、Fe、Cu、稀硫酸 C.Fe、Cu、MgS04溶液 D.Fe、MgSO4溶
 A smart phone makes a big _______ to our life. A. difference   B. decision
 A smart phone makes a big _______ to our life. A. difference   B. decision                  C. progress                D. prediction
30 mL 0.1 mol Na2SO3溶液恰好将2×10-3 mol XO还原,则元素X还原产
30 mL 0.1 mol Na2SO3溶液恰好将2×10-3 mol XO还原,则元素X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3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如图,O为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1)试判断
如图,O为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1)试判断四边形OC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B=6,BC=8,求四边形OCED的面积. 
设函数  (1)解不等式; (2)若存在使不等式成立,求实
设函数  (1)解不等式; (2)若存在使不等式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