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甲的玻璃管中盛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甲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CuO或C),乙的洗气瓶中盛放无色溶液[澄清石灰

水或NaOH溶液,NaOH的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均能与CO2反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2)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探究COCuO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O2+Cu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实验二(b换成酒精喷灯)

探究CO2C的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2CO 

NaOH溶液的作用是:

  

(3)上述两实验中,在导管c的尖嘴处都用火柴点燃,其目的是否完全相同?简述理由:

 

答案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装置图中指定仪器的图示,辨识仪器并写出该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所要进行探究的内容,结合对装置图的理解,判断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所使用溶液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对两个实验目的理解及实验的操作方法,判断导管处点燃气体的目的,并对比两个目的是否相同,给出判断理由.

【解答】解:(1)仪器a为装置中用于固体玻璃管的铁架台;仪器b为装置中用于对药品加热的酒精灯;

(2)探究CO与CuO的反应,在加热条件下,通入的一氧化碳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O2+Cu,此时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CO2与C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与炽热的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此时装置乙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没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

(3)实验一,导管c处点燃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造成空气污染;实验二,导管c处点燃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以检验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次要目的是除去有毒的CO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因此两个实验中的点燃目的不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

(1)a、铁架台;b、酒精灯;

(2)

实验内容

CO+CuOCO2+Cu

检验是否有CO2气体产生

CO2+C2CO

除去(或吸收)CO2气体

(3)不完全相同.实验一的目的是除去有毒的CO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证明高温下CO2与C能反应,且产物为CO,次要目的是除去有毒的CO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根据装置中药品的变化,理解所进行的探究实验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是解答该问题基本方法.

 

相关题目

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 
笔尖在纸上写字说明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个圆面,这
笔尖在纸上写字说明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个圆面,这说明________;一枚硬币在光滑的桌面上快速旋转形成一个球,这说明________.   
 (-2)3-132÷(-)
 (-2)3-132÷(-)
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化学电源和氯碱工业相关知识后,在实
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化学电源和氯碱工业相关知识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他们设计组装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已知a为石墨电极;b为铁电极;c为铝
如图所示为电流表的构造,图甲为蹄形磁铁与铁心间磁场的
如图所示为电流表的构造,图甲为蹄形磁铁与铁心间磁场的示意图,图乙中abcd表示的是电流计中的通电线圈。ab=cd=1cm,ad=bc=0.9cm,共有50匝,线圈两边所
如图,以O为旋转中心,将∠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10°得到∠2,
如图,以O为旋转中心,将∠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10°得到∠2,若∠1=40°,则∠AOC=      度。
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
在秦岭某区域的一片锐齿栎林中选取锐齿栎(乔木)、木姜子(灌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等3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
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4.在地球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后,此钟的分针走一整圈所经历的时间是(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