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此诗是诗人由夔州出三峡,到江崚游庚信古居所作。诗人对庚信诗赋推崇备至,而他的江崚之行,也与庚信漂泊有相通之处,都是遭逢叛乱,羁留弃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7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 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 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 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 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西南对比,三峡五溪对比,羯胡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7DE

18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解析】

17试题分析: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最萧瑟E项,处处运用对比手法错,题干中所举的例子是对仗,而非对比。

18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乡国之思”“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分析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乡国之思”“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相关题目

已知集合A={1,2,4},则集合B={(x,y)|x∈A,y∈A}中元
已知集合A={1,2,4},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6             C.8               D.
某城市进行旧城区人行道的路面翻新,准备对地面密铺彩色
某城市进行旧城区人行道的路面翻新,准备对地面密铺彩色地砖,有人提出了以下种地砖的形状供设计选用.其中不能进行密铺的地砖的形状是A.正三
已知:(1)有机物可归属于酯类,但该种酯一般不能由相应
已知:(1)有机物可归属于酯类,但该种酯一般不能由相应的羧酸直接制得。(2)有机物A的结构为,有机物B的。(3)有机物C既属羧酸又属硝酸酯且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男性的声音一般低沉而浑厚,女性的声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男性的声音一般低沉而浑厚,女性的声音高亢而尖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说话或唱歌时,气体经过(    )引起的震动频率不同
汉语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语言。汉语教材进入
汉语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语言。汉语教材进入了许多国家的课堂,有约100个国家和地区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 A. 财产         B.地域         C.宗教         D.血
单词拼写(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根据下列句子
单词拼写(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单词的首字母,写出个单词的完全形式(每空限填一词) To finish such a difficult task is b
某工业基地所在区既分布有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
某工业基地所在区既分布有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的重要产区,该工业基地指 A.京津唐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沪宁杭地区     D.珠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