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此诗是诗人由夔州出三峡,到江崚游庚信古居所作。诗人对庚信诗赋推崇备至,而他的江崚之行,也与庚信漂泊有相通之处,都是遭逢叛乱,羁留弃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7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 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 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 尾联引入了庚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 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西南对比,三峡五溪对比,羯胡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7DE

18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解析】

17试题分析: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最萧瑟E项,处处运用对比手法错,题干中所举的例子是对仗,而非对比。

18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乡国之思”“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分析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乡国之思”“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相关题目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若不慎
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最多有__________种,试写出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最多有__________种,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定义两种运算:,,则函数为 (     ) A.奇函数       
定义两种运算:,,则函数为 (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奇函数且为偶函数      D.非奇且非偶函数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B.利用昆虫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