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袁行霈 ①中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客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2011年《新华文摘》,有改动)

6.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 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  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样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答案

6.D

7.C

8.A

【解析】

6.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首先找到原文第二、三两段,根据这两段内容仔细辨识选项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内容,然后做出判断取舍。D项,表述不正确,“就逐渐消亡了”文中无根据。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的理解,可将选项分别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C项,“最早…追溯”时间推断有误。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文意的理解来分析和判断选项是否正确的能力。A项表述不正确,“致使…”强加因果。所以选A。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硫的化合物在科研、生活及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硫的化合物在科研、生活及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在废水处理领域中,H2S或Na2S能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而除去。25 ℃,在0.10 m
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均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A和
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均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A>B
September 21, 2050----At a press conference today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fir
September 21, 2050----At a press conference today it was announced that the first tourist heading for Mars will be the 38-year-old US businessman Patrick Clifford. He will leave the earth in the  la
A、B、C 三种溶液中各含有Fe3+、Cu2+、Ag+中的一种离子,向A溶
A、B、C 三种溶液中各含有Fe3+、Cu2+、Ag+中的一种离子,向A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有红色物质析出,再加入C溶液,红色物质溶解但无银白色的物质析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
 I saw a bird rise from the ground and ____ high into the sky. A. rush    
 I saw a bird rise from the ground and ____ high into the sky. A. rush                              B. push                              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