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六校联合体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5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诏日:“天下大定,……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
……一七年春正月甲戌,都督佥事王简、王诚、平章李伯升屯田河南、山东、北平。……。是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旱蝗,并免租税。……。五月丙子,免真定等四十二袢府州县被灾田租。辛巳,赈苏州饥民三十万户。癸巳,减苏、松、嘉、湖极重田租之半。六月,陕西平凉、延安、靖宁、廓州雨雹,山西、山东、北平、河南蝗(蝗灾),并蠲(juan,免除之意)田租。……。
……(洪武十三年)秋八月,命天下学校师生,日给廪膳(指官府发给银粮补助生活)。……
——均摘自《明史》本纪第二(太祖二)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等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它以社会承担为主,2/3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它1/3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太祖在民生方面的举措。(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作用。(6分)
(4)通过了解中国明朝初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的民生举措,你得出什么认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