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元·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元·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①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后借故辞官归隐。②风流:美好的风光。

(1)有人评价这首元曲“一‘愁’笼罩全曲”,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2)这首元曲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深秋疏雨,黄花零落,触发诗人愁绪;(1分)②由景及人,感慨自己瘦过黄花,自羞而忧愁;(1分)③移情于花,人花共愁,愁情郁结。(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曲词。(1分)作者借花自怜,对菊自叹,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哀愁(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移情,寓情于物等)


解析:

赏析一:《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赏析二:菊花在古代诗词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概是从陶渊明赏菊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就开始象征文人高洁的精神品格。菊开放在渐趋寒冷的秋天,凌然傲骨,色彩绚烂,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元稹说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点出了菊花花期晚的特点,菊花开过之后,从秋入冬,开始进入荒寒之境。菊花的金黄,给秋季一片独特的异彩。此曲所要描写的却不是菊的贞洁,而是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喟叹。重阳过后,菊花零落,诗人面对零落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而且自觉比菊还要羞愧三分。诗人为官清廉,曾因直谏被罢官,长期隐居,然而内心并没有放弃建功立业、为百姓谋幸福的壮志,因此才会在隐居生活中,因志向不得施展而内心郁闷。诗人以菊自喻,菊花有着高洁的品质,不被时俗同化,诗人也是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高远志向,心中装着百姓,希望能有所建树。然而重阳一过,菊花零落,就如同被罢官的诗人,以前的雄心壮志消磨在闲居中,真是比零落的菊花还要可怜。诗人用了前人的诗句入诗,却把诗歌整体统一在“自叹”的情调下,能够灵活运用。诗人与菊花的对照描写,形象,生动,真挚,让人同情。

相关题目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8.0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8.0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 A.等于8.0mL    B.大于8.0mL    C.小于8.0mL    D.不能确定
VII. 书面表达10% 假设你是李华, 最近国内一家英文报纸正
VII. 书面表达10% 假设你是李华, 最近国内一家英文报纸正在讨论北京动物园是否应迁出市区。以下是你所在班级讨论的情况。请你给该报写一封信,
有一支刻度不准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通常情况下,将它
有一支刻度不准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通常情况下,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6℃;将它插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6℃,用它测
下列国家中,不是三国同盟成员国的是A.德国        B.
下列国家中,不是三国同盟成员国的是A.德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法国 
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
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为-1价)                             (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
普通小麦是一种含有21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在其有丝分裂中
普通小麦是一种含有21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在其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以看到染色体的数量:(  ) A.0条             B.21条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