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

    【材料四】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黄宗羲

问题:

(1)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请问每个阶段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每个阶段的历史背景,谈谈每个阶段的思想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  大一统。宋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存天理,灭人  欲”。明代: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纷争,孔子希望用“仁”的学说来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汉代,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的需要。宋代,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朱熹的学说适应了当时的需要。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其腐朽性也进一步暴露,与此同时,工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黄宗羲的学说就是对当时现实的反映。

 

本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所给的材料观点鲜明,分段清晰,难度不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即可。

 

相关题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订 节骨眼 见危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订 节骨眼 见危授命 叨陪鲤对 B.亲睐 照相机 声名雀起 涣然冰释 C.国粹 坐上客 关怀备至 揠苗助长 D.诛
股票和国债的相同点在于( ) ①都是有价证券 ②都是能带
股票和国债的相同点在于( ) ①都是有价证券 ②都是能带来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③受益权相同 ④都是集资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圆:.若圆上存在一点,使得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圆:.若圆上存在一点,使得过点可作一条射线与圆依次交于点,,满足,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过双曲线左焦点,倾斜角为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点,若线
过双曲线左焦点,倾斜角为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点,若线段的中点在轴上,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B.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
神舟八号飞船已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与
神舟八号飞船已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升空,升空后“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了两次交会对接,“神八”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后在离地
2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一句话概括其寓意。(6分)
2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用一句话概括其寓意。(6分)
已知抛物线y2=4x上的点P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d1,到直线3x-
已知抛物线y2=4x上的点P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为d1,到直线3x-4y+9=0的距离为d2,则d1+d2的最小值是A.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