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常新闻正在不断加剧人们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常新闻正在不断加剧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担忧:优步的出现可能令出租车司机失业,而自动驾驶甚至可能令司机这个职业消失,富士康正大规模增加制造业机器人,“阿尔法狗围棋击败了中韩顶尖高手……有人预言,在未来10-20年间,有约50%的工作很有可能被自动化取代,人类将面临大批失业。

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进行阐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科技进步会让我们失业吗

日常新闻正在不断加剧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担忧:优步的出现可能令出租车司机失业,而自动驾驶甚至可能令司机这个职业消失,富士康正大规模增加制造业机器人,“阿尔法狗围棋击败了中韩顶尖高手……

日常新闻正在不断加剧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担忧:优步的出现可能令出租车司机失业,而自动驾驶甚至可能令司机这个职业消失,富士康正大规模增加制造业机器人,“阿尔法狗围棋击败了中韩顶尖高手……

英国牛津大学两位学者卡尔·弗雷和迈克尔·奥斯本在2013年大胆预言:在未来1020年间,美国47%的工作很有可能被自动化取代。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杰出研究员威维克·瓦德瓦更认为,在未来1015年内,80%90%的工作岗位将因为技术而消失。

可以说,科技进步和劳工大众的对立,已成为当代无法忽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性问题。但是,科技真是就业克星吗?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在美国人一面抱怨科技夺走工作岗位的同时,美国就业市场却呈现极其健康的发展势头。

据美国劳工部最新统计,目前美国就业/人口比为60%,1950年时约55%。因此,虽然今天科技比1950年时发达得多,但和半个多世纪前相比,更多美国人拥有工作。因此,直观感受和经济统计之间的偏差令人震惊。人们对科技取代人力的担忧被夸大,或许是因为人们过度关注被科技消灭的工作岗位,而忽视了科技所创造的工作岗位。

首先,科技发展将导致工作岗位在不同行业间重新分配,在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的同时,另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却增多了。1900年时,41%的美国人在农业部门工作,而到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2%。科技发展(尤其是拖拉机)的确消灭了农业部门的工作岗位,但同时却增加了工业部门的工作岗位。

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总裁罗伯特·阿特金森的研究显示,今天科技每消灭10个工作岗位,就会创造6个新工作岗位,这一比例是1950年~1960年以来最高的,也意味着今天科技对就业的破坏力是最低的。

其次,科技对工作的替代作用被过度关注,而其对工作的辅助作用则未获足够重视。例如ATM机的发明按理说将减少银行出纳的工作机会。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大卫·奥托(David Autor)的研究发现,虽然从19952010年美国ATM机数量从10万暴增到40,19802010年期间银行出纳人数也从50万增加到55万。

其原因在于,ATM的发明令银行新开分支机构的成本大幅降低,这促使银行开设更多分支机构,并雇佣更多人手。并且,ATM辅助银行出纳员解决了技术性含量较低的重复劳动,因而令他们可以有更多精力进行高附加值的销售、咨询等工作。

再次,科技进步推升劳动生产率提升,这令社会总产出更高、经济效率更高,并最终令人们收入更高、闲暇时间更多,这将令旅游、医疗、文娱、健身、餐饮等消费需求变得更旺盛,而这将带动服务业工作岗位大幅增加,并且这些更个人化的服务很难被机器所取代。因此,奥托发现,虽然科技发展在不断消灭工作岗位,但却并没有减少工作岗位总量。一个基本事实是:科技消灭职业(jobs)”,但没有消灭工作(work)”。虽然迄今的历史证明,科技对工作数量的冲击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对工作质量的冲击不小。面对科技进步,一个大学经济学教授和一个汽车制造工人所受的冲击是不一样的。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的联合研究发现,有两大类职业难以被科技进步所取代。第一种是抽象职业,即那些需要解决问题能力、直觉、创造力、说服力的工作,例如金融交易员、工程师、教授、管理人员等;另一种是需要动手的职业,即那些需要环境适应能力、视觉和语言辨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例如厨师、护士、保姆等。简单来说,高端职业和低端职业更加不容易被科技进步所取代,而最受冲击的恰恰是中等技能职业,比如销售人员、公司和行政文员、制造业工人、技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观点,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由此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可以从一方面论述,也可以辩证的分析。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针对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关系,同意或反对,也可辩证的分析。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
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力,F1=8N,方向向右,F1=12N,方向向左。当F2从12N逐渐减小到零时,物体始终保持
 如图,直线a∥b,c∥d,∠1=115°,则∠3=         .  
 如图,直线a∥b,c∥d,∠1=115°,则∠3=         .  
噪声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害之一,人们总要想
噪声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害之一,人们总要想方设法控制噪声.图甲是在摩托车发动机后安装消声器,它是通过                 途
两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3 N、5 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A.1 N    
两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3 N、5 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A.1 N                                                B.3 NC.5 N            
关于经度地带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经度地带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大致沿经度方向延伸成条带状 B.经度地带性的产生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中的“一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中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 (    )                           A.琼州海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
设f(x) = x2(2-x),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设f(x) = x2(2-x),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