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万历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临漳知县。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调繁河内,穿太行山,引沁水,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

迁工部主事,汰遣假冒世职数百人。迁淮徐兵备参议。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

泰昌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逾月,擢兵部右侍郎兼前职,代廷弼为经略。疏言:臣愿与辽相终始,更愿文武诸臣无怀二心,与臣相终始。有托故谢事者,罪无赦。熹宗优诏褒答,赐尚方剑。乃戮贪将何光先,汰大将李光荣以下十余人,遂谋进取抚顺。

应泰历官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而是时蒙古诸部大饥,多入塞乞食。应泰言:我不急救,则彼必归敌,是益之兵也。乃下令招降。议者言收降过多,或阴为敌用,或敌杂间谍其中为内应,祸且叵测。应泰方自诩得计,将藉以抗大清兵。会三岔儿之战,降人为前锋,阵死者二十余人,应泰遂用以释群议。

明年三月十有二日,我大清兵来攻沈阳。降人果内应,城遂破。应泰乃撤奉集、威宁诸军,并力守辽阳,引水注濠,沿濠列火器,兵环四面守。十有九日,大清兵临城。应泰身督总兵官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出城五里迎战,军败多死。其夕,应泰宿营中,不入城。又明日薄暮,谯楼火,大清兵从小西门入,城中大乱,民家多启扉张炬以待,妇女示盛饰迎门,或言降人导之也。应泰居城楼,知事不济,遂佩剑印自缢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

B. 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

C. 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

D. 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是明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B. 都御史即御史,是中国古代封建朝廷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长官。

C. 经略是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的一个官职,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D. 火器指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来发挥杀伤和破坏力的武器,明代时,又被称为神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应泰亲政爱民。他在做临漳知县时,筑长堤,御河水,保护百姓。崤山以东地区有饥荒,他宁可犯错误也要赈济百姓。

B. 袁应泰为官公正严明。他对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总是尽力淘汰,后获得了尚方宝剑,就杀了贪官,并免了十几个人的官职。

C. 袁应泰军事才能不足。当暗中被敌人收买的蒙古人入塞乞讨时,他怜悯他们,却看不透他们的阴谋诡计,导致丢了辽东。

D. 袁应泰为国忠心耿耿。他代替熊延弼担任经略后,发誓与辽东共存亡;在清兵攻城时,他率部奋勇作战;城破后他不肯投降,自杀殉国。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不急救,则彼必归敌,是益之兵也。

(2)民家多启扉张炬以待,妇女示盛饰迎门,或言降人导之也。

答案

13A

14B

15C

161)我不赶紧救济(他们),他们就一定投向敌人,这是增加敌人的兵力呀。

2)百姓家大多打开门拿着火炬等待,妇女穿着端庄的衣服在门前迎候,有人说这是投降的蒙古人引导的。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这句话的大意是:山东遭大灾,袁应泰开设粥厂救济灾民,甚至将额外税收及漕折银数万两,先后用来赈济。户部弹劾他擅自移动官仓(钱粮),当时他已经升为副使,袁应泰就称病归乡。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山东大饥”“流民”“数万金”“官廪”“副使,本句可以断句为:山东大饥,设粥厂哺流民,更搜额外税及漕折马价数万金,先后发振。户部劾其擅移官廪,时已迁副使,遂移疾归。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后冒(:),后叹(!),”“大都在句前。 ”“一般在句中,”“后面画圆圈(。)”“经常表疑问(?),”“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江夏”“襄阳”“八百里”“步军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都御史即御史,是中国古代封建朝廷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长官说法错误,在中国古代,都御史是御史的一种,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故选B

15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本题C项,说法错误。从文中看,蒙古人并非全被敌人收买了。故选C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第二句中,。翻译时,可根据语言环境对这些词语的含义进行准确的分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妇女。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相关题目

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它的一个焦点是,则双曲线的方
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它的一个焦点是,则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旧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旧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短歌行》
【甲】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甲】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
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一经问世,可口可
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一经问世,可口可乐公司首先抢注,印有会徽图案的饮料立即被强档推出。这说明( ) A.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
生物多样性包括( ) ①基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 ) ①基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环境多样性;④行为多样性;  ⑤生态系统多样性.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
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可能导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 B 酶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 C 人在饥饿时细胞内AT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