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 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4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E.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材料写了马尔克斯请略萨写序、补交房租、拜访嘉宝三件事,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案

12.(1AD B项材料中说房东知识放了马尔克斯一马,选项中“給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夸大事实。C《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就开始声名远扬,而不是等到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是所有的拜访者都不怀好意,马尔克斯要躲避的也不仅仅是不怀好意的拜访者。E项,在中国,马尔克斯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不再被年轻人关注,不能就理解为“拉美文学后继乏人”,更不能说“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

2)对写作的执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对荣誉的淡然,始终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始终坚持对满足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

3)请略萨写序,凸显马尔克斯的胸襟洒落;补交房租,凸显马尔克斯的知恩图报;与嘉宝的交往,凸显马尔克斯的凡人心态,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4)不矛盾。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来,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但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求和他内心的孤独,他们需要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马尔克斯的一切都被暴露在公众之下,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了。(表明态度,分析不孤独,分析孤独,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对一份纯碱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对一份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纯度进行测定,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⑴ 甲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对苔藓植物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对苔藓植物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B.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 C.叶大多只有一层细胞             D.
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两种原子的
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元素和氯元素处在同一族 B.二者组成
(山西省太原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
(山西省太原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
Lang Lang, the young Chinese pianist, was born in Shenyang in 1982. He began to
Lang Lang, the young Chinese pianist, was born in Shenyang in 1982. He began to play the piano when he was 3. At the age of 5, he won first place in a piano competition in Shenyang. People thought h
(09山东教学质检)在人体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
(09山东教学质检)在人体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B.细胞器数量发生改变    C.
 —I wonder ______ Tina will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She is sure to com
 —I wonder ______ Tina will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She is sure to come if she ______ time.              A. if; has                              B. t
在右下图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过一段时间,对看到的
在右下图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过一段时间,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