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苔痕上阶绿(15分)郑耀虎⑴苔藓,在南方随处可见。⑵在街

(二)苔痕上阶绿(15分)
郑耀虎
⑴苔藓,在南方随处可见。
⑵在街上行走,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苔藓,就像地毯一样。如果你踩一下,你会感觉软绵绵的,有一厘米厚。如果挖一块下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是由很多相同的单位肩并肩、根连根地排列在一起组成。再仔细观察这个小的单位,像一株“小苗”。“小苗”分两个部分:底部呈黑褐色,粘着泥土,像普通植物的根,上面的部分呈绿色,像普通植物的叶子。在这里之所以用“像”这个词来描述,是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根”和“叶子”。虽然这两部分的功能和高等植物的根和叶类似,但是结构有很大的区别,还没有分化出维管组织,甚至只是一单层细胞,应该把像根的部分称为假根(或类根),把像叶子一样的部分成为茎叶体(茎和叶还没有分化成独立的器官)或叶状体,正如动物学家把蝗虫的“嘴”称为口器,把羚羊的“脚”称为蹄一样。
⑶有时候,你观察到的苔藓不是上面所说的那样。你可能会发现“地毯”比较薄,并且上面会丛生着一些“豆芽”。这些“豆芽”的梗是红色的,插在叶状体上,“豆芽”的头是红褐色,有时上面分布着黑褐色的粉末,你可能会猜到这些“豆芽”就是苔藓的生殖器官。的确,这些“豆芽”头上的粉末就是苔藓的孢子,孢子落在地上,会生出新的苔藓,这就是典型的孢子生殖。这个“豆芽”就是苔藓的孢子体。如果长时间连续观察,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块湿润的土地慢慢变绿,慢慢长出一层肥厚的“地毯”,这层地毯全部由叶状体组成;过一段时间后“地毯”变薄,在地毯上长出孢子体;再过一段时间,孢子体渐渐枯萎,“地毯”的面积增大,又继续变得肥厚,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苔藓的世代交替现象。
⑷苔藓喜欢湿润的环境,一方面是因为它继承了藻类植物的“传统”,其受精作用还离不开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从形态上来讲,它还只有“假根”,假根没有维管组织,吸水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必须把整个身体都“沉浸”在水分中才能维持生命。虽然没有进化出发达的吸水器官,但是苔藓整体的吸水能力是惊人的,其吸水量可以达到干重时的15—20倍,而且有苔藓覆盖的区域水分蒸发量只有净水表面的1/5。因此,苔藓既是水孕育的,又是水的忠诚卫士。在森林草原、沼泽滩涂、河边湖畔、路旁街边、墙角砖缝,只要是稍有湿气的地方都有它们的生长,同时它们也守卫着这一片湿润。
——《教师博览》(有删节)
【小题1】、全文介绍了有关苔藓的哪些知识?(3分)
【小题2】说说第三节划线句中“那样”指代的内容。(3分)
【小题3】第四节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分别说出其作用。(4分)
【小题4】苔藓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地球进化、生态环境、园林工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试写一小段介绍苔藓作用的说明性文字,不少于50个字。(5分)

答案


【小题1】(3分)全文介绍了苔藓的外形特点、繁殖(世代交替现象)以及它的生活习性(喜欢湿润环境)。(三点各1分)
【小题1】(3分)苔藓有一厘米厚,(1分)“小苗”的底部呈黑褐色,粘着泥土,像普通植物的根,上面的部分呈绿色,像普通植物的叶子。(2分)
【小题1】(4分)列数字,(1分)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苔藓吸水量惊人,蒸发量少。(1分)打比方,(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苔藓在涵养水分方面所起的作用之大。(1分)
【小题1】(5分)略解析:

相关题目

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
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
下列肥料不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钾              B.
下列肥料不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钾              B.磷酸氢二铵   C.碳酸钾     D.磷酸二氢钾
两栖动物是陆生动物,它们的受精能够摆脱水的束缚。 ……
两栖动物是陆生动物,它们的受精能够摆脱水的束缚。 ……………… (   )
将50 mL由c(H+)=0.1 mol·L-1的硫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与50 mL Ba(OH)
将50 mL由c(H+)=0.1 mol·L-1的硫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与50 mL Ba(OH)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0.466 g沉淀,100 mL滤液中c(OH-)为0.1 mol·L-1。求:(1)原混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远与近 [美国]托马斯·沃尔夫       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远与近 [美国]托马斯·沃尔夫       在小镇郊外离铁路不远的土坡上,有一所装有别致的绿色百叶窗的洁白小木屋。屋子的一侧是
(10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
(10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            
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
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自遗传学家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果
自遗传学家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果蝇的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Ⅱ、Ⅲ、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