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早寒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早寒有怀

盂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                                                                                    

(2)本诗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

(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2分);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分)。

(2)①(2分)思乡之情: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②(2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己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注:情感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解析:

相关题目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的现象( )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诗使用夸张手法,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已知:、、、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则关于核反应:+→+
已知:、、、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则关于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个核聚变的过程 B.这是个核裂变的过程 C.该过程中放出的
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
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酸性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NH、K+和Ba2+三种阳离子,还可
在酸性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NH、K+和Ba2+三种阳离子,还可能存在  ①HCO、②NO、③SO、④CO、⑤AlO五种阴离子中的 A. 只有①       B.只有②     C.
GARDENRESTAURANT Telephone: 2706030 Address: 9020 Snow White Road Open: Mon.to
GARDENRESTAURANT Telephone: 2706030 Address: 9020 Snow White Road Open: Mon.to Fri.7:00 am一2:30   pm and 5:00pm一9:00 pm Sat.7:00 am—11:00 am and 5:00 pm一9:00 pm Sun.11:00 am一2:00 p
Ⅱ    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阅读理解(共20小题
Ⅱ    阅读(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
Lots of rescue workers were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________supplies to Yush
Lots of rescue workers were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________supplies to Yushu,Qinghai Province after the earthquake. A.sending                  B.to send C.having sent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