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①即沧浪。 风

古代诗歌阅读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随遇而安之意。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裛():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为自画像,《狂夫》一诗弥足珍贵,展示了一个生活贫困、饱经患难,却超脱豁达、疏狂不羁的诗人形象。

B. 首联儿点名草堂所在,表面写景,实则写人,以身居偏僻的草堂暗示狂夫的疏放。

C. 颔联描写草堂景物,景中含情。上句言翠竹迎风,呈其疏秀;下句言红荷沾雨,吐其芬芳。

D. 颈联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景。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用语十分陈痛,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E. 尾联点题,升华主旨。诗人不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狂傲的态度来对待世俗人生,这就是诗人的疏放

18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答案

17DE

18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雨的细小,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叠词,娟娟,写出了竹子秀美之态;冉冉,描摹了红荷的娇美之貌。无堆砌之感,又平添了音韵之美。以乐景衬哀情,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

【解析】

17试题分析:D“欲抑先扬错 ,应是欲扬先抑。 E疏放的解释有偏差,疏放既有饱经忧患,从没被生活的磨难压倒的倔强,也有政治理想遭遇挫折之后,身居乡野,纯性自然的超脱豁达。

18试题分析: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比通常写微风的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相关题目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 A.舆论哄然 一哄而散四处哄传哄逗小孩 B.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点头应允应答如流 C.
已知数列的通项,. (Ⅰ)求; (Ⅱ)判断数列的增减性,并说
已知数列的通项,. (Ⅰ)求; (Ⅱ)判断数列的增减性,并说明理由; (Ⅲ) 设,求数列的最大项和最小项.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2O(g) === H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O2(g)  △H
下列各项中,可以构成天体系统的是 …( ) A.地球和太
下列各项中,可以构成天体系统的是 …( ) A.地球和太阳               B.北斗七星 C.地球和月球                        D.大熊
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
锗(Ge)是第四周期第Ⅳ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Jim has made many friends since he ______ to China.A.cameB.comesC.has come
Jim has made many friends since he ______ to China.A.cameB.comesC.has comeD.will come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越不许我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亲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又不敢,所以很痛苦。 B.只有边读书边思考,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