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①即沧浪。 风

古代诗歌阅读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随遇而安之意。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裛():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为自画像,《狂夫》一诗弥足珍贵,展示了一个生活贫困、饱经患难,却超脱豁达、疏狂不羁的诗人形象。

B. 首联儿点名草堂所在,表面写景,实则写人,以身居偏僻的草堂暗示狂夫的疏放。

C. 颔联描写草堂景物,景中含情。上句言翠竹迎风,呈其疏秀;下句言红荷沾雨,吐其芬芳。

D. 颈联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景。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用语十分陈痛,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E. 尾联点题,升华主旨。诗人不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狂傲的态度来对待世俗人生,这就是诗人的疏放

18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答案

17DE

18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雨的细小,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叠词,娟娟,写出了竹子秀美之态;冉冉,描摹了红荷的娇美之貌。无堆砌之感,又平添了音韵之美。以乐景衬哀情,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

【解析】

17试题分析:D“欲抑先扬错 ,应是欲扬先抑。 E疏放的解释有偏差,疏放既有饱经忧患,从没被生活的磨难压倒的倔强,也有政治理想遭遇挫折之后,身居乡野,纯性自然的超脱豁达。

18试题分析: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比通常写微风的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相关题目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3+3KHSO3KCl+3KHSO4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3+3KHSO3KCl+3KHSO4,该反应的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2-9所示,又知这个反应的速率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增
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上一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分
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上一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盐酸,使两边保持平衡,此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1.2gCu,若要使两边再次保持平衡,
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里的鱼   B.一条河   C
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里的鱼   B.一条河   C.一片森林 D.一块草地
 Most animals have little connection with ________ animals of ______ different
 Most animals have little connection with ________ animals of ______ different kind unless they kill them for food   A) the, a           B) /, a              C) the, the   
(本小题满分6分)计算:已知二次函数。【小题1】(1)画
(本小题满分6分)计算:已知二次函数。【小题1】(1)画出图像,指出对称轴,顶点,求出何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小题2】(2)写出不等式≥0的解
由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的是(  ) A、种皮         B、
由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的是(  ) A、种皮         B、胚        C、种子          D、胚乳
下列关于Na2O与Na2O2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Na2O2
下列关于Na2O与Na2O2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 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 Na2O2、Na2O都是可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 C
如图A-7所示,一重为4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
如图A-7所示,一重为4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三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其中F1=13N,F2=6N.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