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是燃气灶示意图.


(1)如图1是燃气灶的图片:图片中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其原因是 .此时就需要 (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2)如图2两图分别表示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的质量.
①其中较清洁的燃料是 ,使用 作燃料时最易形成酸雨.
②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如表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 .
(3)图4表示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模仿该图,在图5中建立甲烷(CH4)
中氢的质量分数模型.
(4)利用化学知识自如的控制化学变化,才能真正让化学服务
于人类社会.
“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在受到球体中心膨破力时,
能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均匀爆撒开,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其达到
灭火效果.其中的灭火材料是纳米级 ABC 干粉,主要成分是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①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是 (写出一条即可)
③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 B.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C.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3:2 D.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与能源;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是氧气(空气)量不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的进行解答;
(2)
①由图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燃烧时,其中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多;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少去分析;
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结合图示判断各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确定参加反应的A、B、C、D四种分子的个数比,书写反应的方程式进而计算出A和C的质量比.
(3)对比结合图乙的表示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利用甲烷的化学式计算出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就可采用丙图示表示各元素质量分数的关系;
(4)①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据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②可根据灭火原理来解答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③根据常见化肥的常识解答;
【解答】解:(1)塑料旋钮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煤和天然气是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其原因是 燃料燃烧不充分(或空气或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说明是氧气(空气)量不足,可增大空气的进气量;
(2)
①由图2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燃烧时,其中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最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过多就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少,所以对空气的影响也最小;
②据图可知,A和C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是单质,AC属于氧化物.根据反应和生成物的关系可以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CH4+2H2O.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12+16×2):(12+1×4)=11:9
(3)在甲烷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所以在丙图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占整个圆的
,据此绘图即可;


(4)①依据磷酸二氢铵在受热时,能够生成氨气、水、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写出磷酸二氢铵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H2PO4△ P2O5+2NH3↑+3H2O;
②阅读:“火立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灭火装置,在受到球体中心膨破力倒能将球体内的灭火干粉均匀爆撒开,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使其达到灭火效果.可回答该灭火球灭火过程中蕴含的原理之一是 隔绝氧气;
③根据常见化肥的常识可知:A、磷酸二氢铵还是一种常用的化肥,选项正确;B.磷酸二氢铵属酸式盐,使用该化肥时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选项正确;D.运输、储存该化肥时应避免日晒雨淋,选项正确.C.通过计算知:该化肥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6:16×4=3:32;故该选项错误;
说法不正确的是:C;
答案:
(1)塑料旋钮;燃料燃烧不充分(或空气或氧气不足);增大;
(2)①天然气,煤;②AC;11:9;
(3)


(4))①2NH4H2PO4
P2O5+2NH3↑+3H2O; ②隔绝氧气; ③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