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刘莹同学在做硫在盛有氧气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刘莹同学在做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实验时,为了保护空气,在瓶底预先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其原理为: (写方程式)

(2)现在流行野外露营生活,在野外也要有清洁水源,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其检验方法为 

(3)盐酸既是化工的重要产品,又是生产硅材料的重要原料.如图归纳出了盐酸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X是与其他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或

  (填化学式),‚根据如图所示物质间关系,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利用了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性质来吸收二氧化硫;

(2)为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经过静置沉降后进行过滤;使用具有吸附性的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利用水中钙、镁离子会影响肥皂水的起泡,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与碱反应,酸能与盐反应,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可解答此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2)为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经过静置沉降后进行过滤;利用水中钙、镁离子会影响肥皂水的起泡,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硬水,泡沫多者为软水;

(3)因为我们学过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与碱反应,酸能与盐反应,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又因为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属于盐,就少了碱性氧化物反应这种类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学过的最常见的碱性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铜等.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1)SO2+2NaOH=Na2SO3+H2O

(2)过滤;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硬水,泡沫多者为软水;

(3)4Cl2+CH4CCl4+4HCl;

(4)Fe2O3(或CuO);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本题涉及的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点多,和课本知识结合紧密,学生平时要学以致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题目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观,天文现象不是人所能控制的,无法正常观测的情况在所难免,然而正是这种等待、遗
古人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
古人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上述材料对我们发展经济的启示是:(    ) ①企业经营者必须具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的         像(选填:“倒立”、
某同学利用如图1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
某同学利用如图1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由实验绘出F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11(乙)所示,该弹簧劲度系数为       N/
某玩具经销商用1.6万元购进了一批玩具,上市后一周全部售
某玩具经销商用1.6万元购进了一批玩具,上市后一周全部售完.该经销商又用 3.4万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套进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措施是(    )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1]是小肠黏膜,则[2]中的消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过程表示__________。 (2)若[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上海APEC会议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