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同学为对象,让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mL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他们喝的是哪一种水.同学们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的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  (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 呼吸 系统吸收氧气.下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人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mL,氧气的密度为1.4g/L,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  mg.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成分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N2

78%

78%

O2

21%

16%

CO2

0.03%

4%

其他

稀有气体0.94%

较少的水汽

稀有气体1%

较多的水汽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

答案

【考点】氧气的用途;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专题】新信息筛选题.

【分析】(1)通过富氧水和普通水比较,判断对富氧水效果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表格中获得的信息来计算分析人呼吸一次可获得的氧气;

(3)通过(1)(2)可判断富氧水商家的一种炒作.

【解答】解:(1)把“富氧水”和普通水的效果作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方法属于对比实验;

(2)人应该由呼吸系统吸收氧气,呼吸一次人体可吸收氧气=500mL×10﹣3L/mL×(21%﹣16%)×1.4g/L=0.035g=35mg;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根据(1)“富氧水”和普通水效果相同,(2)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可判断观点二正确.

故答案为:

(1)对比实验;

(2)呼吸; 35;

(3)观点二.

【点评】要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热点,会用已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相关题目

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刘冰冰同学归纳了这一阶段历史的
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刘冰冰同学归纳了这一阶段历史的基本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综合拓展(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综合拓展(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
 I think I’m _____ hungry. Could you give me something to eat? A. kinds of 
 I think I’m _____ hungry. Could you give me something to eat? A. kinds of  B. a litter  C. kind of  D. pretty very.
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猫头鹰的样子
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
小林和小明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
小林和小明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人对试管内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Ca
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定义向量,,.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
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定义向量,,.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若总有成立,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B. 若总有成立,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C. 若总有成立,则
 在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中,某校学生会就同学们对我国改
 在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中,某校学生会就同学们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了解程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
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加入溴水
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