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建立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材料一中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上从没有法国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它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在世界上地位的何种变化?这种变化对欧洲经济的区域一体化有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 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州启示》
(3)依据材料三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6分)“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4分)
材料四 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年份 | 美国 | 法国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1939 | 166.8 | 139 | 166.2 | 161.8 |
1946 | 252.3 | 107.5 | 79.7 | 119. 8 |
1973 | 679.4 | 471.2 | 561.9 | 610.5 |
1983 | 840.7 | 588.4 | 658.2 | 804.6 |
材料五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谋合作”。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