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梁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属:通,叮嘱,求告。

B.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之祸   介:小,细小。

C.于是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约:缠束,这里指把马套上车。

    D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命:传达命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能为文收责薛者乎             谄谀之臣

       B.愿君顾先王宗庙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   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D 载券契                    先迎之者,富兵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穷的不能养活自己的冯谖做了孟尝君的门客后,孟尝君起初并没有太在意他的存在。

       B.冯谖到薛地为孟尝君收债的种种做法,显示了冯谖的深谋远虑和为孟尝君计划的良苦用心。

       C.冯谖虽然帮助孟尝君获得了数十年的平安,却欺骗了齐国国君,表现了他狡猾的一面。

       D.冯谖在孟尝君来到薛地后,又为他苦心经营二窟,使得孟尝君的声望更加显赫,从而让孟尝君能够在齐国平安度过几十年。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翻译: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翻译:                                                                     

3)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翻译:                                                                   

答案

1.答案:D(应为假传命令。)

2.答案:B(均为助词”A项分别为C项分别为D项都为连词,分别表示修饰、并列。)

3.答案:C欺骗了齐国国君,表现了他狡猾的一面说法牵强)

4答案:

1)哪一位熟悉会计业务,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 计会为得分点)

2)现在您有了小小的薛邑,不把乡民当子女般抚爱,相反还要用商人的手段取利于民(区区拊爱贾利为得分点。)

3)千斤黄金,是隆重的礼品;百套车马,是显贵的使者。齐王该听说这消息了。(两个判断句和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请人求告孟尝君,愿意投奔门下做个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回说:他没什么爱好?”“他有什么才干?”“他没什么才干。 孟尝君笑着收下他说:行啊。

后来孟尝君张贴文告征询家里养的众门客:哪一位熟悉会计,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冯谖写下名字说:我能。于是套马备车,整理行装,带上债券契约启程了,告辞说:债收完,买些什么回来呢? 孟尝君说:看我家缺少的买吧。

冯谖赶着马车到薛邑,叫办事员把该还债的乡民们都召集拢来核对债券。凭证全部对过,冯谖站起来,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欠的债赏赐给众乡民,借此把他们的债券烧了,乡民都呼叫万岁。

冯谖一路马不停蹄回到齐都,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奇怪他这么快回来,穿衣戴冠接见他,问:债收完了吗?回来得为什么这么快啊?”“收完了。”“买些什么回来了?冯谖说:现在您有了小小的薛邑,不把乡民当子女般抚爱,相反还要用商人的手段取利于民。我已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赏赐给乡民们,借此把债券都烧了,乡民都喊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啊。 孟尝君不高兴,说:行了,先生算了吧!

一年后,齐湣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使用先王的臣子做臣子。 孟尝君于是只好到领地薛邑。他离薛还有百里,乡民们扶着老的,牵着小的,在半路上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看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只能免它一死罢了。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大觉。请让我为您再凿两个洞。 孟尝君给了他五十套车马,五百斤黄金,向西出访来到梁国,对梁王说:齐国把大臣孟尝君赶到国外,诸侯谁先迎接他,谁就能国富兵强。于是梁王空出了相国的位置,把原来的相国调任大将军,派了使者,带着黄金一千斤,车马一百套,去骋请孟尝君。冯谖抢先赶着马车回来,告诫 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隆重的礼品;百套车马,是显贵的使者。齐王该听说这消息了。梁国的使者往返请了三次,孟尝君坚持辞谢不去。

齐王听说,君臣都慌了,派太傅送来黄金一千斤,彩饰纹车二辆,马八匹,佩剑一柄,专函向孟尝君谢罪说:我太不慎重了,遭到祖先降下的灾祸,被拍马奉承的臣子所蒙蔽,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来帮助的。希望您看在先王宗庙的份上,能暂且回国来治理万民吗?冯谖告诫孟尝君说:希望你向齐王求得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宗庙筑成,冯谖回报孟尝君说:三个洞已经凿好,您就此高枕而卧,享受安乐吧。

孟尝君做相国几十年,没遭受一丝半点祸殃,都是冯谖的计谋啊。

相关题目

The Science of Risk-Seeking Sometimes we decide that a little unnecessary dang
The Science of Risk-Seeking Sometimes we decide that a little unnecessary danger is worth it because when we weigh the risk and the reward, the risk seems worth tasking.   91 _  Some of us enjo
下列式子中(其中的a、b、c为平面向量),正确的是     
下列式子中(其中的a、b、c为平面向量),正确的是                                 (    )     A.                    
已知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2-2x. (1)
已知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2-2x. (1)当x<0时,求f(x)的解析式; (2)作出函数f(x)的图象,并指出其单调区间; (3)若方程f(x)=a有四
下列实验处理不可行的是(     ) ①.将与NaOH的醇溶液共
下列实验处理不可行的是(     ) ①.将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3—CH═CH2 ②.向甲酸(H-COOH)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
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    .  
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    .  
In our class there are 60 students, of ____________ two thirds are boys. A. whi
In our class there are 60 students, of ____________ two thirds are boys. A. which       B. them       C. whom          D. who  
(09天河区五校期末联考)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
(09天河区五校期末联考)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丽藻细胞对K+的吸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①载体蛋白   ②
已知函数在R上满足,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     )  
已知函数在R上满足,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     )   A.       B.        C.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