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①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②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 ”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且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有死者。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将夺刀刃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复数为温言譬之,众乃解去。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是日也,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③入城,强市酒肉,瞋目叱市人,市人复群殴之,走焚其舟,官旗皆泅水以免。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周忠介公遗事》 清·汪琬)
注释:①嘉善:地名。②官旗:逮治犯人的官役。③胥门:苏州城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窜公姓名其中 窜:藏匿
B.比宣旨公廨 比:等到
C.稍侵一鹭 侵:冒犯
D.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 以:依据 按照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顺昌不畏奸佞的一组是
①公往与之饮酒 ②以季女许嫁其孙
③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④小民聚观者数千人
⑤遂舍一鹭署中 ⑥坐赃拷掠,瘐杀狱中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曾任给事中的嘉善人魏忠节公得罪了魏忠贤,所以魏忠贤让人逮捕了魏忠节公并指使御史倪文焕弹劾周顺昌,最后周顺昌被削除了官籍。
B.魏忠贤派官差到苏州,要逮捕周顺昌。到府衙门宣读圣旨的那一天,赶来观看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人人为周顺昌叫冤枉,声音如震雷一般。
C.有兵卒拔出刀威胁百姓,百姓更加愤怒,要夺刀杀毛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打那个兵卒,用以平息众怒,局势才稍稍稳定。
D.毛一鹭很惧怕,召了骑兵保卫他,夜里要挟御史徐吉上奏章报告苏州民变,下令相关官员逮捕颜佩韦等十几个百姓并关押起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
(2)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
(3)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入城,强市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