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      例:照例

B.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      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      易:改变

D.三载,已倦游          甫:刚刚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监郡者不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

B.去县治二里       若属皆且为

C.皆舍目前之近       今其智反不能及

D.非独两家世契       夫夷近,则游者众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 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1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答案

11.C

12.C

13.D

14.(1)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能容纳它。(“谓”、“虽”、“之”及句意各1分,共4分)

(2)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着瑟唱着歌,是那么悠然闲适。(“当”、“相与”及句意各1分,共3分)

(3)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属”“书”及句意各1分,共3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易:替换。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C项,均为副词,表转折。A项,介词,和/连词,和。B项,数词,表示不确定数目,可译为“左右”/助词,表被动。D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我”写《容春堂记》,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更是因为“我”对人生进退的感慨。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谓”, 认为;“虽”,虽然;“之”,到。(2)“当”,在;“相与”,一起。(3)“属”,嘱咐;“书”,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例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他在昆山县西境的小虞浦购置了一块园田,离县城才两里左右。吴淞江从太湖往东流,蜿蜒人海,江的南北,散布着许多连通江的河渠如同百足,其中的小虞浦离县城最近,坐船往来,一天可以走几十回。园中有个大屋子,向北开了窗户,由此往外看,那马鞍山就如同在屋檐边一样。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园外河流、田野如画,所以先生给这座堂取名容春。他认为,春存在于天地之间,虽然阴山雪岭、幽岩寒谷,无处不到,唯独像这样的堂才可以容纳它。实际上四时的景物,山水的名胜,必定存在于广大而少人烟的地方,那金马玉堂、紫门黄阁的地方是不能兼而有之的。

从前孔子和他的门徒在沂水河岸论道。在春天的时候,他们一起鼓着瑟唱着歌,那么悠然闲适。天下之乐,没有可以替代此时之乐了。孔夫子让几位弟子谈志向,却都舍弃近在眼前的事,而神往于做官当贵族,唯独曾点在这时候能说此风景,所以引起孔夫子喟然长叹。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陶渊明写的《归去来辞》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只有陶渊明先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兵溪先生嘱咐我写堂记,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我的曾祖父的哥哥和兵溪先生的已故的父亲思南公,于成化十年同时被举荐参加乡试。那年王文恪公是乡试登第的第一名。后来我的曾祖父的哥哥官至城武县令,思南公官至郡太守。我和兵溪先生是同年生的,可是兵溪先生乡试中举比我早九年。嘉靖二十九年,我们又一同在南京的考场应试。兵溪先生在广平做官,刚三年就已经厌倦宦游生活了,而我到现在还在设馆授徒,靠教书吃饭。所以,我写这篇讫述,并不仅仅因为两家上一代就情意相投,也不仅因为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而是因为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所感触的缘故。

相关题目

某山区设立了四个降水测量站,其中所测年降水量数据最大
某山区设立了四个降水测量站,其中所测年降水量数据最大的是(   ) A.①站                              B.②站 C.③站           
计算的结果是(    ) A.                 B.2  
计算的结果是(    ) A.                 B.2       C.4        D.12
 “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时,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
 “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时,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下列句子中文言词语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噌吰如钟鼓不绝 
下列句子中文言词语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A.噌吰如钟鼓不绝  (敲钟击鼓)/ 名词用作动词 B.垣墙周庭  (砌上墙)/ 名词用作动词 C.乳二世  (喂养)/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的颜色,而不是K+的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判断下列方案与本实验目的无关的是( ) A.观察氯化钾溶液
It was too cold and windy , so we could see ____ people walking in the street .A
It was too cold and windy , so we could see ____ people walking in the street .A.a littleB.littleC.fewD.quite a few
为了降低塑料袋﹣﹣“白色污染”对环境污染.学校组织了
为了降低塑料袋﹣﹣“白色污染”对环境污染.学校组织了对使用购物袋的情况的调查,小明同学5月8日到站前市场对部分购物者进行了调查,据了解该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