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答案

【实验探究与结论】

1)滤纸条变红(只答“变色”不给分)

 分子在不断运动 或 浓氨水(氨 或 NH3 NH3·H2O)易挥发   

   浓氨水(NH3·H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水(NH3·H2O)易分解(合理答案均给分)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只要答到“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就可给分)

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均给分)   

【思维拓展】

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答出“变红”即可,只答“变色”不给分)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若答“下面试纸变红,上面试纸不变红”不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合理答案均给分。顺序错误不给分)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以上两空不规定顺序,合理答案均给分)

相关题目

下图为读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陆地
下图为读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此时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圆满完成建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顺利交付海军。回答10—11题。     10.我国首艘航母建造和交接人列,有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背负/背井离乡      模样/模棱两可     调动/调虎离山 B  空暇/空口无凭      夺
张冰来到新学校时,心理非常高兴,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
张冰来到新学校时,心理非常高兴,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英语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太适应,再加上班长竞选落选,让他感到很烦恼。此时,张冰应该
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1∶
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A、1∶2 ;        B、1∶1 ;        C、2∶1 ;            D、3∶1.
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H4HCO3
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 + OH—= CO32— + H2O B.将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 + 2H2O = Na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如图,在△ABC和△DCE中,AB∥DC,AB=DC,BC=CE,且点B,C,E在一
如图,在△ABC和△DCE中,AB∥DC,AB=DC,BC=CE,且点B,C,E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