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注:①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②“凡鸟”是“凤”字的拆写。据《世说新语》载,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用来嘲讽嵇喜。

19.作者在诗中写出了吕逸人的隐逸生活,请结合全诗概括说明。(4分)

20.请赏析第三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9.首联作者以桃花源来比吕逸人住处,表现其超尘绝俗的形象;(1分)颔联运用典故写其对隐逸生活的敬仰;(1分);颈联表现其隐居环境的清幽;(1分)尾联从正面写其隐逸闭门著书的生活。(1分)

20.“青山如屋里”,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其远离尘市,(1分)“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其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1分)两句既写出了优美如画的风景,(1分)又写出了吕逸人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答出吕逸居处的特点以及吕逸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言之成理。本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多处用典,却贴切自然。颔联用典饶有幽默感。颈联造句颇巧,出句“城外”与“屋里”,对句“东家”与“西邻”均自相对仗,而又共同与邻句相对仗,这样便增加了语气流通的力度。末句“种松皆作老龙鳞”,因是对出句“多岁月”的补充,但又作为一种意象。写景轻描淡写,如话家常,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AB、BC均为轻杆,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杆高为h
如图所示,AB、BC均为轻杆,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杆高为h。 A、B、C J。三处均用铰接连接,其中A、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BC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
有机物的混合物,只要质量一定,无论他们按什么比例混合
有机物的混合物,只要质量一定,无论他们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产生的水的质量一定的是( ) A.甲苯和丙三醇       B.乙醇和丙烯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 A.是对马克思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 A.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B.实质上是背离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  C.适应了苏联当时的基本国情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蝶雁本无知,花草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
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的一株棉花,影响它生存的生态因素是A.
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的一株棉花,影响它生存的生态因素是A.生物因素    B.阳光、温度、水    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D.非生物因素 
作文 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 要求:
作文 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 文休不限,② 不得抄袭。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若 n 为正整数,且 x2n=3,则(3x3n)2 的值为            
若 n 为正整数,且 x2n=3,则(3x3n)2 的值为                              .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