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题。(12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1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给加粗字解释。(4分)

1)怀民亦未寝(    )(2)念无与乐者(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翻译课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2分)译:                     

12 读故事,完成题目。(6分)

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不妥当的。

1)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4分)

2 这个故事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2分)

答案

101)睡(2)想(3)原来是(4)只是

1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121)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源泉。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相关题目

一只“220V、100W”的灯泡工作时电阻为484Ω,测量它不工作时
一只“220V、100W”的灯泡工作时电阻为484Ω,测量它不工作时的电阻将                484Ω(填“大于”、“等于”、“小于”).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
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贡献是  (    ) A
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贡献是  (    ) 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
(10分)已知向量, 的夹角为, 且, . (1) 求           
(10分)已知向量, 的夹角为, 且, . (1) 求                   (2) 求 .
在19世界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
在19世界欧洲思想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这两者 A.对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的态度完全相同     
(本小题共14分)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直角梯形,,,和是两
(本小题共14分) 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直角梯形,,,和是两个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平面;  (
Taking exercises is _______to your health. A. benefit       B. beneficial
Taking exercises is _______to your health. A. benefit       B. beneficial        C. benefits          D. benefits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