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小题。 调笑令·渔父 苏轼 渔父,渔父,江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小题。

调笑令·渔父

苏轼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调笑令·归雁

苏轼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注: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17.简要分析第一首词是怎样刻画“渔父”形象的。

18.第二首词中“将飞却下盘桓”反映了“归雁”的什么心理?

19.两首词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17.环境烘托(侧面描写),微风细雨、日暮长笛烘托出渔父的从容(洒脱)、悠闲;选取典型细节(正面描写),从渔父的装束和日常生活情景入手勾勒人物形象。

18.思归北方,但又担忧塞外苦寒,难以选择落脚之处的矛盾、犹豫心理。

19.异:第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归隐田园的愿望;第二首词表现了词人欲归不得的无奈和随遇而安的超脱。同:两首词都表现出词人仕途失意之后自我解脱的旷达情怀。

【解析】

17

试题分析:怎样刻画,也就是问运用什么手法刻画,因此可以从表达技巧这一角度分析。词中写景的内容为侧面描写或烘托;“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等语句为正面描写,写出渔父的装束、日常生活等内容。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理解诗句内容,“将飞”是指雁要飞回北方去了,“却下盘桓”是指雁又低飞徘徊,不愿离开南方的矛盾心理。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比较鉴赏题,可以分别体会然后再作答,第一首词写出了渔父的渔父的从容、洒脱、悠闲,表达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二首词写的是归雁的思归以及矛盾的心理,表达的也是作者思归之心,“且住”二字表现了作者的随遇而安的洒脱,明确了这些内容,即可分条作答。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下列图式中,碱基的种类和核苷酸的种类数分别是(    )
下列图式中,碱基的种类和核苷酸的种类数分别是(    )                     A.6种和6种 B.5种和5种 C.4种和8种 D.5种和6种  
阅读理解: 对于任意正实数a、b,∵≥0, ∴≥0, ∴≥,只
阅读理解: 对于任意正实数a、b,∵≥0, ∴≥0, ∴≥,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 结论:在≥(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a+b≥,只有当a
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2012年2月宁波八校联考)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可
(2012年2月宁波八校联考)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倾角可在0—90°之间任意调整的木板向上滑动,设它沿木板向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x。若木板倾角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族 周期IAIIAIIIAIVAVAVIAVIIA 2ab3defg hi ①a、b、e、f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 > f > b &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设置驻藏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