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毕往依。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邴原远行游学,八九年而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之,原曰:“本能饮酒,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可一饮。”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度以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王烈器业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资治通鉴·卷六十》

       注:①清议:指对时政的议论。②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③彦方:王烈的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远别,可一饮                          燕:通“宴”

       B以荒思废业                                     但:只是

       C.诸有争讼曲直将之于烈                   质:对证

       D.烈闻而使人                                 谢:感谢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北海管宁、邴原、王烈毕往依        积土成山,风雨兴

B.行道一人见守之                     吾尝终日思矣

C.皆招祸道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D.故与布劝为善也                             作《师说》贻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管宁、邴原、王烈品德操守的一组是

       ①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

       ②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③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④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

       ⑤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⑥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北海人管宁、邴       原和王烈都前往投奔。

       B.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独自在郡北居住。由于敬重管宁,许多避难者从郡南迁到郡       北,不久,这里就成了村落。

       C.邴原喜欢议论时政,指摘他人,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管宁让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也没再派人追回。

       D.王烈德高望重,善于教化,当地有的人犯罪后,觉得愧对王烈,宁愿接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愿让王烈知道。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

2)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答案

1D.谢:以言辞相问候。

2D.A焉:①代词,他,代公孙度②兼词或句末语气词。B而:连词①表承接关系②表修饰关系。C之:结构助词①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连词,表目的,来。

3

4“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错误。

5.(1)管宁、邴原都凭节操高尚而闻名,公孙度(听说他们到来),便空出(或译成“准备”)宾馆,迎候二人。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就在山谷中建造屋舍。(2)偷牛贼害怕我听到他的过失,这说明他还有羞耻之心。

附文言译文:

    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也都前往投奔他。管宁年轻时与华歆是朋友,曾一起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黄金,管宁继续挥锄不止,视黄金如同瓦砾,华歆却将黄金拾起后又扔掉。人们从这件事上判断出他们二人的优劣。邴原曾到远方去游学,八九年后返回家乡,(临行时)老师和朋友们以为他不会喝酒,所以只准备了米和肉为他送行。邴原说:“我本来有酒量,只是因为怕荒废学业,才将酒戒掉。如今就要与你们远别,可以痛快地和大家饮宴。”于是与众人坐在一起饮酒,喝了一天也没醉。管宁、邴原都凭节操高尚而闻名,公孙度(听说他们到来),便空出(或译成“准备”)宾馆,迎候二人。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就在山谷中建造屋舍。当时前来避难的人大多居住在郡城南郊,而唯独管宁住在北郊,表示他不想返回家乡的意愿。后来人们渐渐地在他的周围落户。不久,就形成了村落。管宁每次见到公孙度,只谈儒学经典,不涉及世事;回到山中,则专门讲授《诗经》、《尚书》,只会见学者。因此,公孙度因管宁为人贤明而不再提防他,百姓则受到他品德的感化。邴原为人性情刚直,喜欢议论时政,穷究事物的原理,公孙度以下的各级官吏,都对此感到不安。管宁对邴原说:“隐藏的龙,以不为人所见而成其德。不合时宜而发表意见,都会招来灾祸。”他秘密教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听说后,也没有派人追赶。王烈器度宽宏,学业精深,年轻时名望在管宁、邴原之上。他善于教诲,乡里有人偷牛,被牛的主人捉住,偷牛贼请求说:“甘愿受刑被杀,只求不要让王烈知道。”王烈听说后让人前去看他,并送给他一匹布。有人询问送布的原因,王烈说:“偷牛贼害怕我听到他的过失,说明他还有羞耻之心。既然知道羞耻,就能够生出善心。我送给他布,就是鼓励他从善。”后来,有一位老人将佩剑丢失在路上,一位行人看到后,便守在旁边,到了傍晚,老人回来,找到了丢失的剑,大为惊奇,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调查,原来守剑的人就是从前那个偷牛贼。许多人发生争执后,都愿意去找王烈对证,请他裁决,有的才走到半路,有的只看到他的住宅,便纷纷返回去,都向对方让步,而不愿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纠纷。公孙度想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不受,而去做商人来自贬身份,(表示无意为官)。公孙度这才作罢。

相关题目

题目:2011,与________________同行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2011,与________________同行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如“书籍”、“希望”、“快乐”、“梦想”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若一个动点P(x,y)到两个定点A(-1,0),A′(1,0)的距离和为定值m,试
若一个动点P(x,y)到两个定点A(-1,0),A′(1,0)的距离和为定值m,试求P点的轨迹方程.
生物膜与半透膜在功能上的相同之处是 A.都能让大分子物
生物膜与半透膜在功能上的相同之处是 A.都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 B.都能让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 C.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都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 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数学名著《几何原本》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数学名著《几何原本》中的“辗转相除法”,执行该程序框图(图中 “表示所除以的余数),若输入的 ,分别为201
把下列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把下列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