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新的冰川期?
有关全球变暖现象可能导致新的冰川期的警告,可能是有关于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中最违反常理的一个。
得出一个奇特结论的理论基础是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大气温度的升高对所谓的温盐环流的影响的预测。
温盐环流又称“THC”,是发源于北大西洋的一股巨大洋流。简言之,温盐环流将非洲沿岸表层大量温暖的海水往北带到冰岛附近水域,那里寒冷的冬季使这股洋流的温度降低,含盐度增高,继而沉入海洋底部。这股洋流接着往南行进,经过南美洲后沿南纬40度附近流经澳大利亚,接着沿太平洋向北到达阿拉斯加附近,在那里水温升高,这股洋流重新回到海洋表面,最终经印度洋后成为暖流再次回到冰岛。
当然实际的运行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但整体的模式大概就是这样的。这股环流的水量十分巨大——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水量——运行速度极慢,整个环流运转一周约需要一千年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虽然比北美和亚洲纬度高了十到十五度,但其气候仍然非常温和,农业生产也很发达的原因。
如果从格陵兰和北极圈注入北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升高或者水量增加,便会改变浮力因素,海洋表层的温暖海水将不会下沉,从而很可能导致整个环流系统速度放慢甚至中止。
位于纽约帕利塞兹的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所的地质学家华莱士·布勒克认为,THC的改变在过去已使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在几千年或是几个世纪内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近几十年内。
他说,减弱的THC“可能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在几十年内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将威胁到一百年后可能在地球上生存的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温盐环流的中止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其中的一个可能结果便是北半球出现一个新的冰川期。
引起温盐环流中止的多余的水量可能来自格陵兰冰川和北极冰川的融化。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在博尔德的海洋学小组负责人彼得·金特说,主要有两个因素可能改变温盐环流。
他说:“一个因素是有额外的水量进入海洋表面,另一个因素是海洋表面的温度升高。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引起海洋表面的水密度降低……一旦海洋表面的水密度降低,海洋表面与底部的对流就会减少,这便会导致温盐环流减弱。”
目前北极圈内冰川的面积正在缩小,厚度也在降低,这表明这些冰川正在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之中。
(见2004年《参考消息》)
1.有关温盐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盐环流又称THC,是发源于北大西洋的一股巨大洋流,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水量,运行一周大约需要一千年。
B.温盐环流将非洲沿岸表层大量温暖的海水往北带到冰岛附近水域,那里的寒冷冬季使其温度降低,含盐度增高,沉入海洋底部。
C.这股洋流继续南进,经过南美洲,沿南纬40°流经澳大利亚,沿太平洋向北到达阿拉斯加附近,在那里水温升高,重新回到海洋表面,再次回到冰岛。
D.温盐环流为欧洲带来温暖。欧洲比北美和亚洲纬度高10—15度,由于温盐环流,气候仍然非常温和,农业生产也很发达。
2.全球变暖如何导致新的冰川期,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使格陵兰和北极冰川融化,大量的水流入海洋,使海洋表层海水含盐度增加,浮力因素改变。
B.全球变暖,从格陵兰和北极圈注入北大西洋的海水温度升高,使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密度降低。
C.表层海水浮力因素改变、密度降低,造成海洋表层和深层的对流减少,海洋表层温暖海水将不会下沉。
D.海水不下沉会导致整个温盐环流系统速度放慢,甚至中止,从而导致北半球出现一个新的冰川期。
3.根据文意,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北极圈内冰川的面积正在缩小,厚度也在降低,说明地球正在变暖。
B.北极圈内的冰川正在融化成水流入海洋之中,将引起海洋表层海水密度降低,说明THC的变化已不可避免。
C.THC使欧洲气候温和,农业发达,那么THC的改变,欧洲受到的影响将最大。
D.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新的冰川期,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