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
操作① ,④ 。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选填“已”或“未”)变质。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 。
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
操作① ,④ 。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选填“已”或“未”)变质。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 。
【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根据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可以确定已经变质;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故需将碳酸钠转化为呈中性的盐后,才能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除去碳酸钠后的溶液pH等于7,则不含氢氧化钠,除去碳酸钠后的溶液pH大于7,则含氢氧化钠。
答案:(1)溶解 过滤 (2)已 (3)完全除去碳酸钠 (4)碳酸钠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拓展延伸】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的异同
相同点:均需要物质的特征反应,选择恰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生成与气味等现象加以判断,得出结论,必要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不同点:①鉴别是利用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若干种物质区分开来的操作;鉴别几种未知物质,应根据几种物质在同一反应中表现出的不同现象(或不同反应)加以区分。选用的方法要简便易行。有时一步鉴别不开,还需两步,甚至三步。
②鉴定是根据物质的某些特征,用实验方法分别检验出物质的阴、阳离子及有关成分,从而确定是某种物质。例如,要问某矿石是否含有碳酸盐,应该利用碳酸盐跟盐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再如,要问某溶液是否含有氯离子,应该利用硝酸银溶液里的银离子跟氯离子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的特征反应。
③物质的推断是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及物质的其他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