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
②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填字母);
③写出b烧杯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下图装置验证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 ; B ;C ;
②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碳、氮、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置中应盛放 (填试剂).


【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1)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2)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为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以此解答;
(3)因硝酸易挥发,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则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硝酸,故答案为:饱和NaHCO3.
【解答】解:(1)①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故答案为: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金属性K>Na>Li,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故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C,故答案为:C;
③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2 Na+2H2O=2Na++2OH﹣+H2↑;
(2)①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或硅酸钾,故答案为:HNO3;CaCO3;Na2SiO3(或K2SiO3);
②烧瓶中发生硝酸与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2HNO3+CaCO3=Ca(NO3)2+H2O+CO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CaCO3=Ca2++H2O+CO2↑,故答案为:2H++CaCO3=Ca2++H2O+CO2↑;
③二氧化碳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且生成碳酸钠,如二氧化碳过量,可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或2CO2+2H2O+Na2SiO3=H2SiO3↓+2NaHC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
故答案为:CO2+H2O+SiO32﹣=H2SiO3↓+CO32﹣或2CO2+2H2O+SiO32﹣=H2SiO3↓+2HCO3﹣;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实验可知酸性:硝酸大于碳酸,碳酸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氮>碳>硅,故答案为:氮>碳>硅;
(3)因硝酸易挥发,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硝酸蒸气,则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硝酸,故答案为:饱和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