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3.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

14.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 “凉”的原因。(6分)

答案

13.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1分) “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1分)

②借景抒情(1分)“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勾起诗人对身世的感叹,“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1分)

14.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每点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情感。结合全词分析,“客身”“新亭”是用典;“疏雨”“桐叶”“淡月”景中含情,借景抒情。结合注释背景分析典故、景物写出了怎样的身世、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枕簟凉生:枕簟,枕席。泛指卧具;“凉”,基本义是温度低,喻灰心、失望。可从自然、身世、家国三个方面的“凉”进行分析:秋天了,天气传冷,渐生凉意,是自然使然;被俘羁押的坎坷身世之凉,是命运使然;丧国之痛的悲凉,是亡国使然。鉴赏诗歌的语言,常常从它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考虑,结合诗歌特定意象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已知的夹角为则在上的投影为              
已知的夹角为则在上的投影为              
请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
请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已知集合,且若则集合最多会有__      个元素.
已知集合,且若则集合最多会有__      个元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方针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 B.2H2 C.H2 D.H2O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 B.2H2 C.H2 D.H2O
2012年是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在过去
2012年是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在过去的20年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日趋完善。我国坚持和完善这一分
如图是细胞分裂后期表示染色体行为的图象,其中表示一对
如图是细胞分裂后期表示染色体行为的图象,其中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正确图象是( ) A.  B.      C.  D.
飞行的子弹射入一木块里,子弹的能量变化情况是()A.机械
飞行的子弹射入一木块里,子弹的能量变化情况是()A.机械能增加,内能也增加B.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C.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D.机械能和内能均保持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