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
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28℃、29℃、30℃①。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密闭培养②
第三步:在衰亡期③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30℃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④
① 。② 。③ 。④ 。
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代谢及温度对代谢的影响等知识。微生物代谢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对其他知识版块其独立性较强,近年来高考中屡屡出现,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本题属于评价纠错型实验,应把微生物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验设计的原则相结合,来分析实验中存在的缺陷。实验中温度范围的设置要以题干中提供的范围(25~37℃)作为参考,不宜设置过窄;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密闭培养会导致其死亡;测定产物合成量,各个时期都可进行,不单是衰亡期;该实验中设定最高温度为30℃,产量较高但并不能说明实际最适宜温度就是30℃,应进一步扩大测定范围再次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