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 【探究名称】探究

下列是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是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是      的实像.(选填正立倒立

【进行猜想】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      .然后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分析论证】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物距减小时,像距将      

2)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有三个实验小组实验时焦距、物距均相同,其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答案

放大;倒立;同一高度;光屏的中央;(110;变大;(2)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考查了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在分析时要注意成像的特点与物距的关系,通过比较与焦距的关系,得出结论.

相关题目

当实数的取值使得有意义时,函数中,的取值范围是_     
当实数的取值使得有意义时,函数中,的取值范围是_       _
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
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NH3·H2O)                   B.c(NH3·H2O)/c(OH—) C.c(H+)和c(OH—)的乘积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斐然成章,不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就像布匹一样,已织得斐然成章,可是还不知道如何来剪裁。 B.用之则行
Evidence came up             specific speech sounds are recognized b
Evidence came up             specific speech sounds are recognized by babies as young as 6 months old. A. what         B. which         C. that              
下列四种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下列四种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若等差数列前项的和为,且,则         
若等差数列前项的和为,且,则         
(理)已知函数f(x)=2ln3x+8x,则的值为(    )A.10          
(理)已知函数f(x)=2ln3x+8x,则的值为(    )A.10                   B.-10                C.-20              D.20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完成14、15两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完成14、15两题。(11分)。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