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 苏则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2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曰: “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贵也。”帝默然。

后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槎桎(chá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至,道病               薨:古代称天子之死

B.少以学行                 学行:学问品行                  

 C.公府,皆不就。           辟:征召

D.德流沙漠                   沙漠:指西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郡,见则悦之                    二子焉

 B. 在有威名                          富与贵,是人之欲也

 C. 遂皆赦                          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文帝闻植如此,不闻则也             不改,是谓过矣

8.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直接表现苏则的一组是(    3分)

   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         

  悉收督吏,将斩之                   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               然以此见惮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9. 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然以此见惮。

A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B.贤哉,回也。

  C.当仁,不让于师                       D不仁者远矣。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

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B.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

人阻止。

C.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D.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

他的威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

B.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

C.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

D.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2分)

(2) 子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3分)

答案

6.A        7.C        8.B        9.D        10.B(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      11.A

12. (1) 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共2分,应天、禅各1分,语句不通扣1

 (2) 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共3分,举、错、枉各1分,语句不通扣1

译文:

  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朝廷征召,他都一一谢绝。后来由平民身份出任酒泉太守,调任安定郡、武都郡郡守,所在之处传诵他的威名。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初次见到苏则,就对他很欣赏,命他担任部队的向导。打败张鲁以后,苏则平定安抚下辩一带的各氏族各部落,开通了河西走廊,改任金城太守。当时正是战乱之后,官吏百姓流离失所,饥饿穷困,户口剧减,苏则十分谨慎地安抚流民,对外招扶羌人、氐人等部落,得到他们的牛羊,用来供养贫困老弱的人。苏则自己则和老百姓分粮而食,如此仅一个月的时间,流民都从外地返回,一共有几千家。于是苏则明确宣布禁令,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他亲自教导百姓耕种,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因此前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征拜苏则为侍中,与董昭为同事。一次,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的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阿谀奉承之辈的枕头。”当初,苏则与临淄侯曹植听说魏氏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植的表现魏文帝听说了,却不知道苏则也同曹植是一样的态度。文帝在洛阳,有一次从容说道:“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侍中傅巽连忙掐他说:“不是说你。”苏则才没有发作出来。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攻破酒泉郡、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献来直径一寸的大珠,还能不能再通过互市买到呢?”苏则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国内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布西域,宝珠就会不求自来;靠搜求而获得,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文帝默然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拦截野兽的围栏被撞到,眼见到手的鹿逃之夭夭。文帝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佩刀,把有关官吏都抓起来,要处死他们。苏则长跪叩头说:“臣下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害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这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愿以一死来请求赦免他们!”文帝说:“您很正直。”便把被抓官吏全部赦免了。然而苏则也因此被文帝忌惮。黄初四年,降职担任东平相。途中病死,谥号为刚侯。

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相关题目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的是  (      )A.甲图:与点电荷等距
 - You should stop _______a rest after read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I can't
 - You should stop _______a rest after read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I can't wait _______the end of the story.    A. having; to know    B. having; knowing   C. to have; to know   D. to ha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1)有一个实数a,a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1)有一个实数a,a不能取对数.(2)所有不等式的解集A,都有AR.(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吗?(4)有的向量方向
设{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1=2,且a1,a3,a6成等比数列
设{a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1=2,且a1,a3,a6成等比数列,则{an}的前n项和Sn=( ) A.+              B.+ C.+              D.n2+n
24.右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的对台政策,其转变始于 A.《
24.右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的对台政策,其转变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1984年《政府工作
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图,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生活中常常利用地图,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仔细阅读下图,完成         (1)、(2)题。 (1)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 ) A.正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元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M层上有6个电子 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常温下单质为双
1975年的全国整顿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
1975年的全国整顿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    )     A.破除“两个凡是”  B.纠正经济工作中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