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6―10题。(11分)
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
(1)钱能买到快乐吗?当世界银行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标准来衡量国家财富增长时,这个国家的国民整体快乐水平是否也会上升呢?凭直觉,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收入的增加可以让人们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得到满足的需求,甚至欲望越多,就会感觉越快乐。在这里,有钱就可以有更多选择,选择余地越大,快乐程度越高。
(2)然而,心理学家的调查却显示,事情显然要复杂得多。财富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加以考虑,快乐似乎应该和更多的因素有联系。
“快乐指数”的悖论
(3)如果1代表“对我的生活根本不满意”,7代表“完全满意”。用这个简单的办法进行调查,被《福布斯》(Forbes)杂志列为美国首富400人的平均快乐指数为5.8,而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者的平均指数为2.9。
(4)但奇怪的是,在过去20年间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快乐指数也是5.8。能够拥有5.8这一指数的,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伊人。马赛伊人大都居住在简陋的草棚内,他们的村落从来没有电力供应,甚至最基本的饮水也十分缺乏,但马赛伊人的快乐指数照样是5.8。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南亚次大陆上,生活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们,尽管对他们来说每天能吃饱饭已是奢望,但他们的快乐指数也达到了4.6。
(5)更多的研究显示,在大多数北半球国家,尽管过去10年间GDP大幅增长,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没有明显改善,抑郁和不信任的程度反而有所增加。在日本,自1958年以来人均GDP也实现了惊人增长,但国民的快乐感却一直维持原状。
(6)最典型的还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两倍,美国社会的进步也呈现出令世人瞠目的效果,其中包括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空前提高;国民的寿命不断延长,生活更加建康;犯罪率越来越低;环境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通过“你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怎样?”的调查得出)却几乎没变。相反,在二战后的50年中,美国抑郁症的发生率竟增加了9倍。而在好莱坞电影中美国人也经常被描写成一边买东西、一边扔东西;一边雇人来清理储藏室、一边腾出空间放置新买东西的烦躁不安的购物狂,仿佛不这样,许多人根本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他们为什么不快乐?
(7)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鲁特・维恩霍文通过对欧盟国家的一系列调查后发现:人们的感觉之所以会越来越糟,是因为经济增长导致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于是奢华的生活越来越显得平常无奇,因此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心理满足。
(8)这或许正是事实的一部分。19世纪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经写道:“人性中存在一种对当前时代的优势加以贬低,而对其不幸加以夸大的强烈倾向。”美国社会评论家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在其所著《进步的悖论:生活变好,感觉变糟》一书中也认为,“导致这类不满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想跟上潮流。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另外,伊斯特布鲁克还引用了“崩溃焦虑症”(即担心好日子必将结束)和“目录诱导焦虑症”(即担心一个人无法承受社会的全部好东西)等理论来对这一奇怪现象进行解释。
(9)另外,过于强调个人奋斗的孤独感同样正在驱赶幸福。“与自己竞争是一件孤独的事”。伊斯特布鲁克引证一位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人们挣的钱越来越多,但挣钱的过程却往往很孤独――要么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脱离了我们的根本,失去了朋友和家人;要么是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只身一个人打拼。现代生活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豪华酒店的客房,人们不快乐的原因是“没有人能够和你结伴而行”。调查显示:5年以前,3%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很孤独,今天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3%。
|
|
|
|
|
|
(10)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城校区的心理学教授艾德・比纳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马丁・塞利格曼深入分析了150份有关财富和快乐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当经济的改善满足了基本的食宿需求,如让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获得一份门卫的工作时,收入的确是衡量幸福的标尺。但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额外的收入将不再带来多少额外的快乐。相反,快乐是来自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气围、自我满足感、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以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
(11)如果心理学家在政府的经济班底中也能有一席之地,那么他们会依据这样的例证指出,一旦某个国家达到一定的繁荣水平,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不能换取更多快乐。相反,维恩霍文教授说,提升公民的幸福感需要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投资,增加促进自由、民主、信任和公众安全的政策举措。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富裕的国家往往是民主国家,尊重人权,有公平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以及高效廉洁的政府。所有这一切都是幸福的源泉。
(12)不过伊斯特布鲁克在他的著作中还指出,更加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在内心深处创造幸福,因为财富不可能战胜生命漫无目的的那种感觉。他指出:“人们生活中所真正需要的大多数的东西,诸如爱、友谊、尊重、家庭、名誉和快乐,都是无法定价的,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售。”他还运用了最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经常感激别人、宽恕别人以及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的人,比其他人更加乐观和快乐。
(13)学者还对金钱与快乐的关系作了更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认为自己现在很快乐的人,多年以后赚的钱往往比当年自称不快乐的人更多。这说明幸福感可以使生产能力、创造性和其他导致收入增加的特长不断提高,而并非(或不只是)收入的提高带来更多快乐。对自身状态满意的人也更容易结婚,并保持稳定和健康的生活状态,而这一切都可以增加人们的快乐感。钱或许不能买来快乐,但快乐可以生钱。
6.广义的“悖论”是指相互矛盾的观点或结论。本文引言提到的传统经济学观点是“财富多。快乐程度高。”联系上下文的实例看,与此相悖的观点是:(1)
(2) (2分)
7.在“他们为什么不快乐”板块中,对“为什么生活越好,感觉越糟”进行了解释,原因有两方面。请加以概括。(2分)
(1)
(2)
8.本文例举的快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2分)
①满足基本需求的收入 ②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愉快的工作氛围 ④对生命意义的感受
⑤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 ⑥公平的法律体系
⑦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 ⑧高效廉洁的政府
⑨经常感激别人和宽恕别人 ⑩对物质条件感到满足
(1)如果把上述要素分成两类,属于外在要素的是(填序号)
(2)根据文意,快乐更重要的要素是(填序号)
9.第三板块的小标题应当是 (2分)
10.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你对财富与快乐关系的理想和想法。(100字左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