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通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2019·通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予尝古仁人之心                 2斯人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4)有粮者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

1. 1)探求 (2)如果没有 (3)派,让  4)吃,给……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方面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求”是古今异义词,今义为“追求”,在句中理解为“探求”。(3)“使”在句中是动词,理解为“派,让”。

2.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要注意把握关键词的含义。第(1)句是课内语句翻译,句中的“以”理解为“因为”。第(2)句是课外语句翻译,可以适当联系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句中的“是”是代词“这,这个”,这句话中“是”理解为“这个人”;“养”理解为“抚养”,“业”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成就功业”。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准确翻译这两句话。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说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文以“嗟夫”开篇,表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表现了文章的中心,使用了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这篇文章是受滕子京嘱托所写,滕子京正处于贬官之时,因此,作者写作此文还有勉励友人的用意。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及比较阅读的能力。文段中,赵威后向齐王使提到两个人——钟离子和叶阳子,钟离子“助王养其民也”,叶阳子“助王息其民者也”;对于这两个人的前程,赵威后问道“何以至今不业也?”言外之意是建议齐王重用这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爱护人民,是贤明之士。由此可明确赵威后的治国策略:重用贤士,以民为本。结合对赵威后治国策略的把握来分析 ()文内容,从中找出与“民”有关的语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参考译文)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相关题目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 “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 “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 “牛郎与织女” 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曲智叟亡以应                          (                      ) (2)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可见是(    ) 1913年1938年1973年 法国8.9%23.2%38.8% 英国13.3%28.8%41.5%
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以后,小芳一家兴奋地给远在美国
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以后,小芳一家兴奋地给远在美国学习的姑妈进行新年问候,但奇怪的是当家人向姑妈道“新年好”时,而姑妈回答却是“除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 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
某化合物的结构(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下: 该有机分子的核磁
某化合物的结构(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下: 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下(单位是ppm):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
“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撒满
“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撒满了阳光。”此话说明 (    ) A.我国领土东西经度差很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大   B.
After living with his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side for ten years, the boy ret
After living with his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side for ten years, the boy returned to the big city ____ his parents worked.        A. which            B. where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