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西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西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西两种医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了近代。

尽管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但是当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正以崭新的手段横扫中世纪西方医学的陈迹,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时候,在揭开疾病微观奥秘的欣喜之中,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却又孕育着一粒不祥的种子。人们的思路由微观到超微观,由细胞到细胞核、线粒体、核糖核酸,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脱离整体调节作用的客观事实。这一倾向一直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医学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于是在西方医学的营垒里,便相继出现了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塞里氏的应激能学说,1937年哈里斯发现了丘脑垂体——内分泌的全身调节作用。他们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这种观点通过近30年来免疫学方面的长足发展,同样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再看中医的近代发展史,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隐约中也可看到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的尝试。吴有可的“戾气说”,王清任的“解剖学”,唐宗海、张锡纯的“中西汇通”,都是这一尝试的具体表现。

综观中西医近百年动态,双方已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偏。一切事物,但凡发展,都是以逐步纠偏、逐步完善为前提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西医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中,为了自身完善的需要,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虽然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其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含义则是西方已开始向中医借鉴,必欲取其精华而用之。可以断言,蕴藏在中医宝库中的整体观点、天人相应观点等当是西医首先掘取的内容,然后加以实验研究,在短期内为其所用,力图出现西医学术的再腾飞。时至今日,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已是当务之急,这是当前发展中医的惟一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缓缓行进。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个体农业和分散手工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但是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中医向微观推进的条件已完全具备。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大胆地把思维推向微观,把西医的实验手段接过来,为我所用,发展自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期达到保住中医特色,并且开创现代中医的新局面的目的。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中医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向西医索取,因为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西医结合是向西医索取(当然也包括中西医互相索取)的主要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的内涵中,作为中医工作者应该始终把握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

4.根据原文,下列属于“中西医互补”的历史发展必然的一项是(    )

A.近代,巴甫洛夫、塞里氏、哈里斯等人的研究和观点旨在使西方医学由局部再回到全身,由微观再兼顾到宏观。

B.虽然不像西医那样显明,但吴有可、王清任、唐宗海、张锡纯等近代中医的有识之士试图把认识由宏观移向微观。

C.近年来西方世界掀起了中医热,一方面是其临床治疗的需要,另一方面表明西方医学已开始借鉴中医的精华。

D.时至今天,中国当代工业已跻身于世界行列,当代中医工作者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保住中医特色。

5.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以崭新的手段开创了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历史新纪元。

B.脱离整体调节作用这一客观事实,是近代西医发展过程中埋下的一粒不祥的种子。

C.针对自身缺陷逐步纠偏、完善,中医正在向一切可以提供营养的对象全力索取。

D.当前,发展中医的有效途径就是做到洋为中用,将中医学术体系由宏观推向微观。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医如果能够借鉴中医的整体观点,着眼于宏观,就可以避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致命伤。

B.现代科技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络系统,中医至今沿用推理思辨的古法不利于自身发展。

C.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给中医发展提供向微观进展的机会,因此,望、闻、问、切等古法有着先天的局限性。

D.西医之长正是中医之短,中医之长也是西医之短,二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

4.C

5.B

6.C

【解析】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认真阅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进行合理化的对照理解。论述类文本对概念理解类试题一般犯以下几种毛病:张冠李戴、故意扩大概念的范围、所问非所答、过于绝对等等。A.B只是双方“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偏”,不属于“互补”。D原文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所给的选项与原文进行对应理解。本题没有特殊的办法和捷径,所以考生只有认真理解和对照理解才能准确得出答案。A.原文意为“横扫中世纪……的陈迹”。 C.应为“西医”。D.原文是“唯一”途径。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观点的理解,考生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逐项对考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C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相关题目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以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这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以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这本书是指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元书》
单项选择 Mona is, but her sister is ugly. A. beautiful B. dirty C. excit
单项选择 Mona is, but her sister is ugly. A. beautiful B. dirty C. excited D. happy
已知函数f(x)与g(x)的图象在R上连续不断,由下表知方程f(x)=g
已知函数f(x)与g(x)的图象在R上连续不断,由下表知方程f(x)=g(x)有实数解的区间是() x-10123 f(x)-0.6773.0115.4325.9807.651 g(x)-0.5303.4514.8905.2416.892 A.(-1,
下列对联既用了拟人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副是(     
下列对联既用了拟人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副是(      ) A.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清代郑板桥撰写的春联) B.峰高华岳三千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割地B.赔款C.开设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
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点B之间表示整数的点有       个
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点B之间表示整数的点有       个
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
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最新题目